时间: 2025-05-05 13:23: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23:50
原文展示:
寒山住寒山,拾得自拾得。凡愚岂见知,丰干却相识。见时不可见,觅时何处觅。借问有何缘,却道无为力。
白话文翻译:
在寒山上住着寒山,拾得就是拾得。一般无知的人怎能看到真知,丰干却彼此相识。见到的时候却是不见,寻找的时候又该往哪里寻找。借问有什么缘分,却说这是无为的力量。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拾得,唐代诗人,常与寒山相提并论,二人均为禅宗诗人。他们的诗反映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智慧。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是佛教思想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寒山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智慧、与自我认识的思考,反映出对无为而治的理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拾得对禅宗哲学的深刻理解,运用寒山这一意象,传达出一种清冷而深邃的情感。诗的开头“寒山住寒山”似乎在描绘一个孤独而安静的环境,体现出一种放下尘世纷扰的选择。接着,诗人提及“凡愚岂见知”,强调一般人无法达到的智慧,暗示了人们对真理的无知与迷茫。
“丰干却相识”则引入了一个对比,表明有学问的人之间的默契与共鸣。接下来的“见时不可见,觅时何处觅”展现了对时间与存在的思考,似乎在说即使在最清晰的时刻,有些东西依然是不可见的,这种矛盾感让人深思,暗示人们对真理的追寻往往是徒劳的。
最后,“借问有何缘,却道无为力”总结了全诗的核心思想,强调了无为的重要性。在此,诗人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人生的复杂与困惑,表现出对内心宁静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厚的哲学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智慧和存在的思考,表达了对无为而治的哲学理念,强调人们在追求真理时的无奈与迷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寒山”象征什么?
“见时不可见”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