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29: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29:36
九日陪李德仪兄弟游石屋
作者: 周紫芝 〔宋代〕
秋云易雨秋日出,
九日阴晴苦难测。
气如昨夜太暄妍,
云似今朝好天色。
天公要渠作好语,
著意安排费天力。
重到孤峰最上头,
四年不见烟霞秋。
吴山长与越山对,
海水自随江水流。
江水相见只如此,
老大岂知尔许愁。
上山燃火入山腹,
下山骑马寻石屋。
十八大士栖两岩,
共向山中礼尊宿。
人言石缝泉作珠,
却绕山根走鸣玉。
珠泉得名固不虚,
虎泉作酌不满欲。
山僧应复笑我曹,
醉中泉石蒙讥嘲。
泾渭分流正须尔,
美恶贤愚亦如此。
宁将鸡肋奉尊拳,
莫著阳秋在皮里。
此语如何可便参,
聊供山僧一笑喜。
秋天的云彩容易变幻,秋日的天气难以预测。
气候就像昨夜的温暖妩媚,云彩似乎今天的天空很好。
天公希望我说些好话,费尽心思安排这天气。
重回孤峰的顶端,四年不见秋日的烟霞。
吴山长与越山相对,海水自然随江水流淌。
江水相见就这样,老来的人怎能理解我的忧愁?
上山生火进入山中,下山骑马寻找石屋。
十八位大士栖息在两座岩石上,共同在山中礼拜尊宿。
有人说石缝中的泉水如珠,却绕着山根流出声响如玉。
珠泉得名确实不虚,虎泉的饮用却难以满足欲望。
山中的僧人恐怕会笑我这些人,醉中泉石还会讥讽。
泾水与渭水分流正如是,美与恶、贤与愚也应如此。
宁愿将鸡肋奉上尊者的拳头,也不愿让秋天在皮肤里沉淀。
这句话怎么能轻易参透,聊表山僧一笑之喜。
周紫芝,宋代诗人,以山水诗和咏物诗闻名,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作品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作于重阳节,诗人陪同李德仪兄弟游玩石屋,描绘了秋日的天气变化、山水的壮美和个人的感慨,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九日陪李德仪兄弟游石屋》是一首描绘秋日游山的诗作,诗人在重阳节与友人游览石屋,以秋天的云彩变化为引子,展现出自然的无常与生命的感悟。全诗分为几个部分,首先描绘了天气的变化,接着展现了山水的壮美和人们的情感。诗中“气如昨夜太暄妍,云似今朝好天色”,通过对比,突出了秋日的温暖与美好。然而,这种美好是短暂的,正如诗人所感慨的“老大岂知尔许愁”。在游山过程中,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宁静而又深刻的哲思,特别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诗中“泾渭分流正须尔,美恶贤愚亦如此”一句,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种种复杂与无常,强调了人们在面对美与丑、贤与愚时应有的态度。最后,诗人以“宁将鸡肋奉尊拳,莫著阳秋在皮里”来表达对生活的态度,似乎在提醒自己和读者,要珍惜当下,不要被琐碎的事情所困扰。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呈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思。诗人在游历中体悟到生活的无常与珍贵,强调了要珍惜当下、乐观面对生活的态度。
“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诗中“泾渭分流”寓意什么?
“鸡肋”在诗中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