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1:57: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1:57:40
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湖潮)
作者:苏轼
海上乘槎侣,仙人萼绿华。
飞升元不用丹砂。
住在潮头来处渺天涯。
雷辊夫差国,云翻海若家。
坐中安得弄琴牙。
写取余声归向水仙夸。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海上乘舟的仙人形象,仙人手持绿色的花朵,似乎不需要用丹药就能飞升。诗人身处潮头,感觉与远方的天涯渺渺相连。雷声滚滚,似乎是夫差国的声音,云雾翻滚,海面就像是自家庭院一样。坐在这里,怎能取出琴来弹奏?只希望将自己的余音传向水边的水仙,向它们夸耀。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常常结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时期,正值八月,诗人因游览湖潮而生发的感慨。此时的他身处逆境,但仍以自然美景抒发胸中情怀,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超然的态度。
《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湖潮)》是苏轼在黄州时期创作的一首词,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整首词运用大量的意象,描绘了海潮壮丽的景象,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诗中“海上乘槎侣,仙人萼绿华”开篇便引入了仙人意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理想境界的追求。
在情感上,诗人面临贬谪的命运,内心虽有不甘,却又在自然中找到了慰藉。尤其是“坐中安得弄琴牙”一句,既展现出诗人身处美景中的无奈,又传达了他对音乐和艺术的珍视与追求。诗的最后一句“写取余声归向水仙夸”,则表现出一种希望与期待,似乎想把自己的情感与艺术美好传递给自然,寻找心灵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态度,是一首极具美感和哲理的作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同时流露出对于失落与孤独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海上乘槎侣”中“槎”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夫差国”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国度?
“写取余声归向水仙夸”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