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8: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8:48
真兴寺阁祷雨
作者:苏轼
太守亲从千骑祷,
神翁远借一杯清。
云阴黯黯将嘘遍,
雨意昏昏欲酝成。
已觉微风吹袂冷,
不堪残日傍山明。
今年秋熟君知否,
应向江南饱食粳。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场景:地方官员亲自带着千骑士去真兴寺祈求降雨,神仙借来一杯清酒来助兴。天空阴云密布,似乎要呼唤雨水,雨意朦胧,已经在酝酿成型。微风拂面,让人感到一丝凉意,无法忍受傍晚残阳照耀在山边的明亮。今年的秋天丰收,你可知道呢?应该向江南的稻田饱餐一顿。
“真兴寺”是文人常去的祈雨场所,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在此吟咏。苏轼在此进行祷雨,表明他对农业的关心与对自然的敬畏。提到的“江南”则是中国著名的粮食产区,反映了诗人对丰收的期盼。
作者介绍: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涵盖诗、词、散文等,风格多样,情感真挚,常以自然、人生哲理作主题。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苏轼在任期间,时值干旱季节,民众对雨水的渴望强烈,诗人以诗寄情,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农民生活的关怀。
《真兴寺阁祷雨》是一首充满情感与生动描绘的诗作,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的敏感与对民生的关注。首联“太守亲从千骑祷”,开门见山地表明了祈雨的场景,表现出地方官员的责任感和对民众生计的关注。接下来的“神翁远借一杯清”则增添了一份神秘与期待,暗示着神仙的庇佑。
诗中“云阴黯黯将嘘遍”描绘出阴沉天气即将来临的紧迫感,带有一种强烈的期待。随着“已觉微风吹袂冷”,诗人的心情由期待转为一种微微的失落,仿佛在感受自然的冷漠。最后的“今年秋熟君知否,应向江南饱食粳”更是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既是对未来丰收的寄望,也是对江南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描绘气象变化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对人间冷暖的深切感悟,展现了苏轼作为文学大家的深厚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祈雨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对民生的关心,以及对丰收的期盼。反映出诗人对人间冷暖与自然变化的深刻感悟,是一种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诗的画面,也承载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望。
诗词测试:
《真兴寺阁祷雨》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诗中提到的“神翁”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江南”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