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4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5:28
忆昔文治初,观风有常公。
维时得欧阳,名籍上国通。
当年主宾美,至今蔼余风。
新祠荐泉菊,还宜列同宫。
回想当年文治初盛的时候,常公的风范令人赞叹。
那时我结识了欧阳修,他的名声已经传遍全国。
当年他主办的宴会格外美好,如今依然余风犹存。
新建的祠堂里还供奉着泉菊,理应与他并列为同宫。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欧阳”是指欧阳修,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主张文治,提倡礼乐文化。诗人通过对欧阳修的回忆,表达了对文人雅士的崇敬和对文化盛世的怀念。
作者介绍:
熊禾,宋代人,生平较少资料,主要以其诗作见长,风格多表现出对文化的敬仰和对历史的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三山先贤祠落成之际,旨在纪念那些为文化事业作出贡献的文人,特别是欧阳修,反映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优秀文人精神的追思。
这首诗表达了对文化盛世的怀念与对文人雅士的崇敬,采用了回忆的叙述方式,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结合,展现出一种深厚的文化情怀。首句“忆昔文治初”就明确了诗歌的时间背景,勾勒出一个文风鼎盛的时代。接下来通过对常公和欧阳修的提及,诗人不仅在回忆往昔的辉煌,更是在缅怀那些为文化传承作出贡献的人。
诗中提到的“新祠荐泉菊”,则是对新建祠堂的赞美,象征着对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泉水和菊花的结合,也暗示了文化的清雅和超脱,表明了诗人对这种文化氛围的渴望与向往。
整体而言,诗的情感基调温和而又充满了敬意,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激发读者对逝去盛世的惋惜,同时也传达出珍视文化、传承精神的理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历史的回忆与对文化人杰的歌颂,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文化传承的期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忆昔文治初”中的“文治”指的是哪个方面?
A. 经济发展
B. 政治清明与文化兴盛
C. 军事强盛
D. 社会安定
“名籍上国通”表明了什么?
A. 欧阳修的名声在全国传播
B. 欧阳修的出生地
C. 欧阳修的书籍流传
D. 欧阳修的家族背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熊禾的《三山先贤祠落成八首》和欧阳修的《秋声赋》,两者都表达了对文化的敬仰,但熊禾更注重对历史的回忆与当代文化的继承,而欧阳修则是在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中交织,体现出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深沉的情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