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18: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18:16
送耕存大参使日本 其一
作者:陈深 〔宋代〕
东隅久不庭,抗疏出忠诚。
不惮殊方使,期休四海兵。
长虹贯日白,巨鹢压波清。
笑下扶桑国,归来致泰平。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耕存大参使出使日本的祝福与期望。诗中提到,东隅(东方)已经很久没有安宁,然而忠诚的信使却依然坚持不懈地向外传达正义的声音。我不怕从不同的地方出使,期望能为四海带来和平。长虹如白光贯穿天空,巨大的鹢鸟在波涛上翱翔。微笑着俯视扶桑国(日本),希望他能带着平安归来。
“扶桑”源于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太阳升起之地,代表着希望与光明。诗中提到的“归来致泰平”,表达了对和平归来的期待,体现了古代士人的家国情怀。
作者介绍:陈深,宋代诗人,以诗风清新脱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正值中日交往日益频繁的时期,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与对使者的祝福,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这首诗通过描绘使者出使的艰辛与希望,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关切与期盼。全诗以清新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吸引读者,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忠诚与和平的赞美。前两句以“东隅久不庭”引出主题,表达了时局的动荡与不安。接着,诗人用“长虹贯日白,巨鹢压波清”的壮丽意象,象征着未来的光明与希望,蕴含着对使者的支持与祝福。最后一句“归来致泰平”则是整首诗的高潮,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归来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对仗工整,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本诗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如“长虹贯日白”与“巨鹢压波清”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音韵美与视觉冲击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使者的祝福,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关心与期待。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扶桑国”指的是哪个国家?
A. 中国
B. 日本
C. 韩国
D. 越南
“东隅久不庭”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国家安宁
B. 国家动荡
C. 人生哲理
D. 自然景色
诗中使用的“长虹贯日白”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前者表达了对和平的期盼,后者则强调了豪情壮志。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