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赴官秦中》

时间: 2025-04-26 02:02:43

诗句

六朝云物旧淹留,更向咸阳作壮游。

万首诗编秦楚地,半生官领帝王州。

未知两陕谁吾土,孤负三吴说故侯。

到得函关应四月,行人争耐一春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02:43

原文展示:

赴官秦中
作者: 袁枚 〔清代〕

六朝云物旧淹留,更向咸阳作壮游。
万首诗编秦楚地,半生官领帝王州。
未知两陕谁吾土,孤负三吴说故侯。
到得函关应四月,行人争耐一春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前往秦中任职的心情与感慨。六朝时期的云雾与事物仍旧在这里留存,然而我却要再度向咸阳进发,进行一场壮丽的游历。秦楚大地上有万首诗歌汇聚,而我在官场中度过了半生,掌管着帝王的州府。我不知道在这两省之间,哪里才是我的故土,不能辜负三吴地区的人们对我的殷切期望。当我抵达函关时,正是四月,路上的行人都忍不住感到一阵春愁。


注释:

字词注释:

  • 六朝: 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六个朝代,主要指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和南陈,象征着历史的积淀。
  • 咸阳: 古代秦国的都城,象征着权力与历史。
  • 万首诗编: 指在秦楚地区创作的众多诗篇,表现了文学的繁荣。
  • 两陕: 指陕西和陕北地区。
  • 三吴: 指江苏、浙江一带,历史上文化繁盛的地区。
  • 函关: 古代的一个重要关口,象征着进出之地。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六朝”与“咸阳”都与中国古代历史密切相关,反映出诗人在历史文化背景中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枚(1716年-1797年),字子才,号子云,晚号随园,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写景咏物,追求个性与自由。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袁枚任职期间,他在前往秦中任职的途中,感受到对故土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期盼。诗中结合了对历史的追溯与个人的感受,展示了他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赴官秦中》以袁枚的个人经历为背景,展现了他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感悟。诗的开头,诗人以“六朝云物旧淹留”引入,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怀念与敬仰,仿佛将读者带回那个风华绝代的时代。接着,诗人指出即将前往咸阳的壮游,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这里的“壮游”不仅是对旅途的期待,更是对人生道路的探索。

“万首诗编秦楚地”,这句展示了秦楚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人感受到那里的诗歌氛围,仿佛与文人墨客对话。接下来的“半生官领帝王州”,则带出诗人对自己官职的反思与怀疑,表达了对权力与责任的复杂情感。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的迷惘。“未知两陕谁吾土”展现了诗人对归属的困惑,“孤负三吴说故侯”则传达了对故乡人们的歉意,说明他在外任职期间对故土的牵挂。

最后的“到得函关应四月,行人争耐一春愁”则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旅途中的愁苦,令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离别的哀愁。整首诗以个人情感为主线,融入历史与文化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六朝云物旧淹留: 表达了对历史的留恋与思考。
  2. 更向咸阳作壮游: 预示了即将出发的壮志豪情。
  3. 万首诗编秦楚地: 展示了文化的繁荣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4. 半生官领帝王州: 反映了对权力的认知与思考。
  5. 未知两陕谁吾土: 表达了对故乡归属感的迷茫。
  6. 孤负三吴说故侯: 抒发了对故人的歉意。
  7. 到得函关应四月: 预示着旅途即将结束,感受春天的气息。
  8. 行人争耐一春愁: 表达了在春光中感受到的离愁别绪。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 通过历史的云物隐喻对文化的追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与历史文化之间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物: 象征着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长河。
  • 咸阳: 权力与历史的象征。
  • 春愁: 代表着离别后的忧伤与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六朝云物”所指的是哪个时期的历史?
    A. 唐朝
    B. 宋朝
    C. 六个朝代
    D. 明朝

  2. 诗中提到的“咸阳”是指什么?
    A. 一座山
    B. 一条河
    C. 秦国的都城
    D. 一个州府

  3. 诗人对故土的感情是怎样的?
    A. 无所谓
    B. 怀念与歉意
    C. 愉快与兴奋
    D. 忘记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袁枚的《赴官秦中》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与对历史的反思,但袁枚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杜甫则在历史的背景下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袁枚《随园诗话》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崔升归上都 闻奉迎皇太后使沈判官至,因有此作 上巳日越中与鲍侍郎泛舟耶溪 送耿拾遗归上都 赴南中题褚少府湖上亭子(一作李嘉祐诗) 送许拾遗还京 会赦后酬主簿所问 颍川留别司仓李万 送张起、崔载华之闽中 贾侍郎自会稽使回篇什盈卷兼蒙见寄一首…数事率成十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入的成语 羊字旁的字 人烟稀少 包含班的词语有哪些 威望素著 大匠不斫 见志 艮字旁的字 心字底的字 越瘦吴肥 沥诚 埋掩 哭天抹泪 军结尾的成语 齿字旁的字 气字旁的字 派生词 禾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