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澶渊》

时间: 2025-04-25 23:54:39

诗句

路出澶河水最清,当年照影见亲征。

满朝白面三迁议,一角黄旗万岁声。

金币无多民已困,燕云不取祸终生。

行人立马秋风里,懊恼孱王早罢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54:39

原文展示:

路出澶河水最清,当年照影见亲征。
满朝白面三迁议,一角黄旗万岁声。
金币无多民已困,燕云不取祸终生。
行人立马秋风里,懊恼孱王早罢兵。

白话文翻译:

这条路通向澶河,河水清澈如镜,曾经在此照见我亲自出征的身影。
满朝文官面容白皙,却因三次迁都而争论不休,角落里黄旗飘扬,万岁声声震耳。
然而国库中的金币不多,百姓生活困苦,燕云地区的祸患却依然没有消除。
行人停下马来,面对秋风,感到懊恼,早该罢兵的孱弱国王却仍在执迷不悟。

注释:

  • 澶河:指中国北方的澶河,代表着清澈的水流,也象征着和平安宁的环境。
  • 亲征:指作者亲自出征,参与战争。
  • 满朝白面:形容朝廷中的文官,通常指那些文弱书生,缺乏实战经验。
  • 三迁议:指朝廷因政治原因多次迁都,造成的不安和动乱。
  • 黄旗:象征权力与胜利,通常与皇权相关。
  • 金币无多:指国家财政困窘,民众生活贫困。
  • 燕云:指燕云地区,历史上常与战争和动乱有关。
  • 孱王:指无能的国王,暗指统治者的软弱和无作为。

典故解析:

  • 亲征:历史上,亲征常被视为一位君主的英勇和责任感,诗中暗示了当时统治者的缺失。
  • 黄旗万岁声:通常指代帝国的胜利与繁荣,然而在此诗中显得格外讽刺,反映出表面繁荣下的危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子羽,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气质,也有细腻柔和的情感,尤其擅长描写自然和人情。

创作背景:

《澶渊》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乱和民族危机之际。诗中表现了对国家衰败和统治者无能的深切忧虑,同时也反映出人民的苦难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澶渊》是袁枚对时局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澶河的清澈与国事的纷乱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忧虑。开头两句描绘了澶河的清澈,既是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是对当前战乱的对比,暗含对亲征精神的渴望。接着对朝廷官员的描写,以“满朝白面”揭示出当时政治的腐败与无能,三迁的议论更是令人失望。后两句则展现了民众的困境和对国王的不满,揭示了国家财政的窘迫与民生的苦难。最后一句的“懊恼”则是对统治者决策失误的深切批评,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奈与悲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路出澶河水最清:开篇描绘澶河的清澈,暗示和平的美好。
  2. 当年照影见亲征:借景抒情,回忆过去的荣耀与勇气。
  3. 满朝白面三迁议:描写朝廷的无能与内部争斗,表现出政治的混乱。
  4. 一角黄旗万岁声:权力的象征与人民的呼声形成对比,反映出名义上的繁荣与实际的危机。
  5. 金币无多民已困:揭示国家财政的窘迫与民众的苦难,描绘社会的悲惨现状。
  6. 燕云不取祸终生:暗指外患未除,国难未解,民众依然生活在恐惧之中。
  7. 行人立马秋风里:描写行人的无奈与困惑,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8. 懊恼孱王早罢兵:最后一句直接表达对统治者的不满与失望,情感强烈。

修辞手法:

  • 对比:清澈的澶河与国家的混乱形成强烈对比,加深了诗意。
  • 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内心情感。
  • 夸张:通过“满朝白面”夸大了文官的无能与政治的腐败。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政治的深切忧虑与对统治者的质疑,展现了人民生活的困苦与对和平安宁的渴望。通过清澈的澶河与混乱的朝政形成对比,反映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失望与批判,传达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 澶河:象征着清澈、和平与美好。
  • 白面文官:代表着官僚体系的腐败与无能。
  • 黄旗:权力的象征,暗示了表面的繁荣与内在的危机。
  • 金币:象征国家的财富与人民的生计,暗示财政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澶渊》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袁枚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满朝白面”指的是?

    • A. 文官
    • B. 武将
    • C. 百姓
    • D. 外敌
  3. 诗中“金币无多民已困”表达了什么?

    • A. 国家的富裕
    • B. 民众的困苦
    • C. 外敌的入侵
    • D. 文官的争斗

答案:

  1. C. 袁枚
  2. A. 文官
  3. B. 民众的困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国家动乱与人民苦难的主题。
  • 李白《将进酒》: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国家未来的期待。

诗词对比:

  • 袁枚的《澶渊》与杜甫的《春望》都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生的忧虑,但袁枚的风格更为细腻,情感更加内敛,而杜甫则多了几分豪迈与悲壮。两首诗在表达主题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共同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怀。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精选》
  • 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 《清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河传 其三 翔之风 河传 其二 秋之月 河传 雪月风花四首 其一 舞之雪 河传 秋深落叶 河传 夏初烟雨 河传 春夜细雪 河传 冬日斜阳 河传 荷包牡丹 河传 河传•题美人早起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柔的成语 示字旁的字 破胆寒心 巾字旁的字 歺字旁的字 鬥字旁的字 韬形灭影 WSK 朝梁暮晋 如虎得翼 蚊帐 色字旁的字 花样新翻 燃糠自照 宝钗分股 通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