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岘山》

时间: 2025-04-24 20:22:56

诗句

浮生几载青山酒,名士常为万古愁。

双泪偶挥羊太傅,一碑如补晋春秋。

楼传黄鹤仙何在,佩解明珠水自流。

今日敬儿天下满,襄阳片石若为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0:22:56

原文展示:

浮生几载青山酒,名士常为万古愁。
双泪偶挥羊太傅,一碑如补晋春秋。
楼传黄鹤仙何在,佩解明珠水自流。
今日敬儿天下满,襄阳片石若为留。

白话文翻译:

人生在世不过几年,青山美酒令人陶醉,而名士们常常为千古的忧愁所困。
不经意间,泪水流下,如同羊太傅的悲情;石碑仿佛是在补充晋朝的春秋史。
黄鹤楼上传说的仙人如今何在?佩带着明珠的水依旧在流淌。
今天向儿子敬酒,天下的美好都在,襄阳的片石又能留住什么呢?

注释:

  • 浮生:指短暂的生命。
  • 青山酒:青山的美酒,象征着人生的享乐。
  • 名士:指有名望的人。
  • 羊太傅:指唐代的羊祜,因其忠诚和悲情而被后人所怀念。
  • 一碑如补晋春秋:指石碑的存在好似在补充历史的遗缺。
  • 黄鹤仙:黄鹤楼的仙人,传说中的神仙。
  • 佩解明珠水自流:象征着美好和珍贵的东西随时间而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枚(1716年-1797年),字子才,号子云,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诗歌、散文和评论而闻名,尤其以其“骈文”风格和“山水田园”题材受到后人推崇。袁枚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岘山》创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历史沉浮的感慨。诗中所提及的黄鹤楼和羊太傅的典故,既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也反映了作者对名士生活的思考。袁枚生活在一个文人风气盛行的时代,他的诗歌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历史思考。

诗歌鉴赏:

《岘山》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作,袁枚通过对青山美酒的描绘,引发了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开篇“浮生几载青山酒”,描绘了作者在青山美酒中度过的光阴,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然而,接下来的“名士常为万古愁”,则转折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名望与成就并不能避免内心的忧愁。

“双泪偶挥羊太傅”一句,提及历史人物羊祜,表现出作者对忠臣的惋惜;而“一碑如补晋春秋”则引发对历史的追溯与思考,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悲欢离合似乎都显得渺小。

后两句“楼传黄鹤仙何在,佩解明珠水自流”,更是将视角转向超越生命的永恒,黄鹤楼的传说与历史的流逝形成对比,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

最后一句“今日敬儿天下满,襄阳片石若为留”,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尽管历史无情,今天的美好依然值得珍惜。整首诗情感深沉,结构严谨,展现了袁枚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浮生几载青山酒:人生短暂,饮酒于青山之侧,享受美好时光。
  2. 名士常为万古愁:虽为名士,内心却常常忧愁,反映人生的复杂性。
  3. 双泪偶挥羊太傅:羊太傅的悲情引发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与思考。
  4. 一碑如补晋春秋:石碑似乎在补充历史,显示对历史的敬重。
  5. 楼传黄鹤仙何在:引发对黄鹤楼仙人消失的叹息,象征着美好的流逝。
  6. 佩解明珠水自流:珍贵的美好随时间流逝,表现出时间的无情。
  7. 今日敬儿天下满:向儿子敬酒,庆祝当下的美好。
  8. 襄阳片石若为留:即使美好易逝,也希望留下些许记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山酒”,将美酒与自然景色结合,增强意境。
  • 对仗:全诗结构严谨,句与句之间对称工整。
  • 象征:黄鹤楼、明珠等意象,象征着美好与历史。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的感悟,反映了对历史的思索与珍惜当下的情感,展现了袁枚对人生、历史和美好事物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青山: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2. :象征人生的享受与短暂。
  3. 名士:象征社会地位与内心的孤独。
  4. 羊太傅:历史人物,反映忠诚与悲情。
  5. 黄鹤楼:象征历史的辉煌与流逝。
  6. 明珠:象征珍贵的事物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羊太傅”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李白
    B. 杜甫
    C. 羊祜
    D. 杜甫

  2. 诗中“今日敬儿天下满”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愉悦
    C. 怀念
    D. 愤怒

  3. 诗中提到的“黄鹤仙”具体指的是什么? A. 一位历史人物
    B. 一种美酒
    C. 传说中的神仙
    D. 一座山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但更集中于思乡之情;而《岘山》则更注重历史与人生的关系。
  • 《登高》:通过自然景观表现个人情感,类似于《岘山》中对自然的描绘,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全集》
  • 袁枚传记及其作品研究相关书籍
  • 诗词鉴赏与解析相关论文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施 旧游 商於驿与于蕴玉话别 安陆赠徐砺 旅梦 四皓庙 送张绾游钟陵 吴门晚泊寄句曲道友 西京道德里 夏州胡常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天保九如 司马昭之心 肆结尾的成语 神魂飘荡 入字旁的字 包含捕的成语 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酣歌恒舞 氏字旁的字 车字旁的字 不祧之宗 凵字底的字 棚籍 沥胆堕肝 挎斗 燋沦 诬枉 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