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1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17:56
阇西山色高百寻,我行独傍鼋鼍吟。霜天箫鼓双江迥,海日帆樯大虎阴。菅蒯历历蝤蛑出,斥卤茫茫牡蛎深。正是暨南声教地,他时诸益几沾襟。
阇西山的颜色高耸入云,我独自徘徊在山边,吟唱着诗歌。在霜天里,箫声和鼓声在两条江水间回荡,海上的日光照耀着大船的影子。在菅蒯丛中,蝤蛑一个个露面,广袤的盐沼中,牡蛎深藏其中。这里正是暨南声教的土地,未来我所获得的益处,不知能否让我沾染这份情怀。
谢邦信,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其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这首诗作于谢邦信游历阇西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故土的思考,可能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这首《过阇西山》以清新自然的山水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独自漫游时的心境。首句“阇西山色高百寻”描绘了阇西山的雄伟,诗人以“高百寻”强调了山的高耸,仿佛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壮丽。接着“我行独傍鼋鼍吟”中,诗人表达了在山水之间独自吟唱的惬意,体现了他与自然的深厚情感。
在描写天气时,诗人用“霜天箫鼓双江迥”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清冷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箫声和鼓声的交汇又增加了环境的生动感,使人仿佛置身于一场音乐的盛宴中。接下来的“海日帆樯大虎阴”,则展现了海上的日光与船影,映衬出一种辽阔与自由。
诗的后半部分则有更多的生物描写,菅蒯、蝤蛑、牡蛎等,展现了阇西山周围丰富的生态,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机的关注。而最后一句“正是暨南声教地,他时诸益几沾襟”则是对未来的展望,诗人将自己与文化教育相结合,表达了对自身成长与社会发展的思考。
整首诗清新、自然,展示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透出一丝哲思,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阇西山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和对故土文化教育的思考,体现了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阇西山”象征什么?
A. 自然的壮丽
B. 文化教育
C. 人的孤独
“菅蒯历历蝤蛑出”描绘了什么?
A. 海上的景象
B. 自然生态的丰富
C. 诗人的心情
诗人提到的“暨南声教地”是指什么?
A. 自然风光
B. 文化教育的地方
C. 诗人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