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0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05:28
非铸复非熔,泓澄忽此逢。
鱼虾不用避,只是照蛟龙。
这潭水既不是铸造的,也不是熔炼的,清澈见底,恰巧在此相遇。
鱼虾无需躲避,因为这里只是在照耀蛟龙。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诗词风格独特,常以直白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善于描绘自然景物。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是韩愈应友人之请而作,诗人在游历中感受到自然之美,特别是水的清澈与生物的和谐,因而写下此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澈见底的潭水,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和谐。诗中前两句提到水的状态,强调其天然纯净,不同于人工的铸造与熔炼,传递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与欣赏。后两句则通过鱼虾的态度,表现出水域的安全与宁静。这里,鱼虾并不需要躲避,说明潭水不仅仅是美丽的景象,同时也是和谐的生态环境。最后提到的蛟龙,既是对潭水深度的暗示,也象征着潜藏在水下的神秘生物,增强了诗歌的神秘感和象征意义。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恬静、清幽的自然图景,体现了韩愈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潭水清澈的描绘,表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宁静和谐生态环境的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中提到潭水的状态是什么?
A) 人工铸造
B) 自然清澈
C) 熔炼而成
D) 污浊不堪
诗中鱼虾的态度如何?
A) 逃避
B) 躲藏
C) 不用避
D) 恐惧
蛟龙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安全
B) 深邃和神秘
C) 透明
D) 平静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