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49: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9:17
谒金门(惜春)
作者:朱子厚 〔宋代〕
风又雨。春事自无多许。
欲待柳花团作絮。柳花冰未吐。
翠袖不禁春误。沈却绿烟红雾。
将谓花寒留得住,一晴春又暮。
春天的风又开始下雨,春天的景象本就不多。
想要等到柳花团聚成絮,但柳花的冰霜还未吐出。
翠绿的衣袖也无法禁锢春的误会。
沉没在绿色的烟雾和红色的雾气之中。
总以为寒冷的花会驻留,没想到一场晴天又是春天的傍晚。
作者介绍:
朱子厚,字子厚,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词人和诗人。他的诗词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而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天,表现了对春天短暂易逝的无奈与惋惜。诗人在春雨中感受到春天的无常和难以把握,反映了人们对生命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谒金门(惜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渲染,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短暂。诗的开头就用“风又雨”引入春天的变幻莫测,表现了人们对春天的期待与失落。诗人在描绘柳花尚未绽放时,使用了“冰未吐”的意象,展现了春寒料峭的状态,这不仅表现了春天的迟缓,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
诗中“翠袖不禁春误”一句,带有对春天误解的幽怨,似乎是在指责春天的不公与无情。而“沈却绿烟红雾”则用色彩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迷离与幻灭。最后一句“一晴春又暮”更是将整首诗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短暂的无奈与惋惜,仿佛一场晴天过后,春天已然进入了暮色之中,令人感到伤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脆弱,也让人反思生命的短暂,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短暂与无奈,反映了人生的流逝与不可逆转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春事自无多许”意指什么?
“翠袖不禁春误”中的“春误”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沈却绿烟红雾”主要用来描绘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春天这一题材上所表现的多样性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