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马益之邀陈子山应奉秦景容县尹江上看花二公》

时间: 2025-08-06 14:38:32

诗句

寒食清明正好春,看花须着少年人。

少年看花花自喜,白发看花花亦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6 14:38:32

原文展示:

寒食清明正好春,看花须着少年人。 少年看花花自喜,白发看花花亦嗔。

白话文翻译:

寒食节和清明节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赏花应当是年轻人的事情。 年轻人赏花,花儿自然欢喜;而白发人赏花,花儿似乎也会生气。

注释:

寒食清明:寒食节和清明节,传统节日,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天,都是春季节日。 正好春:正是春天最好的时节。 看花:赏花。 须着:应当是。 少年人:年轻人。 花自喜:花儿自然显得高兴。 白发:指老年人。 花亦嗔:花儿似乎也会生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寒食节或清明节期间,作者观察到不同年龄段的人赏花时的不同情感反应,从而有感而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年轻人和老年人赏花时的不同情感反应,表达了时间流逝和人生阶段的感慨。诗中“少年看花花自喜”描绘了年轻人充满活力和生机,与春天的花朵相得益彰;而“白发看花花亦嗔”则暗示了老年人面对春花的无奈和感慨,花儿似乎也因为老年人的衰老而显得不悦。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和谐与冲突,也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食清明正好春:点明了时间和季节,寒食节和清明节是春天的节日,正是春光最好的时候。
  2. 看花须着少年人:提出了赏花的主体,认为赏花应当是年轻人的活动,因为他们更有活力和热情。
  3. 少年看花花自喜:通过拟人手法,表达了年轻人赏花时,花儿也显得高兴,与年轻人形成和谐的画面。
  4. 白发看花花亦嗔:同样使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老年人赏花时,花儿似乎也会生气,暗示了老年人的无奈和感慨。

修辞手法:

  • 拟人:诗中将花儿赋予了情感,如“花自喜”和“花亦嗔”,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情感表达。
  • 对比:通过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阶段的不同感受。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比年轻人和老年人赏花时的不同情感反应,表达了时间流逝和人生阶段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食清明:春天的节日,象征着生机和更新。
  • 花: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美丽和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 A. 春节 B. 寒食节和清明节 C. 中秋节 D. 端午节

  2. 诗中“少年看花花自喜”表达了什么? A. 年轻人赏花时,花儿也显得高兴 B. 年轻人赏花时,花儿会凋谢 C. 年轻人赏花时,花儿会开放 D. 年轻人赏花时,花儿会移动

  3. 诗中“白发看花花亦嗔”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但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王维《鸟鸣涧》:通过描绘春天的宁静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袁凯的这首诗对比,前者更多地关注社会和政治,后者则更注重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收录了众多古代诗人的作品,包括袁凯的这首诗。
  • 《中国文学史》:详细介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明代诗歌的特点和代表作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无俗念 暮秋 无俗念 竹 无俗念 蓑衣 *溪皆呼蓑衣先生景金本注云, 无俗念 赞师 无俗念 枰棋 无俗念 岁寒守志 无俗念 鸣鹤馀音卷之一 无俗念 题柔吉妹梨花白燕图 无俗念 题王小鹤诗态图 无俗念 题《桐荫读书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車字旁的字 白花心血 氏字旁的字 包含嗜的词语有哪些 挟朋树党 蛟篆 王舍 就道 耳刀旁的字 酒有别肠 反经从权 著书 事无不可对人言 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幾字旁的字 史鱼历节 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