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1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1:19:23
原文展示:
空传南朝寺,不见南朝人。
松桂日以老,青山日以新。
清泉其白石,万古光磷磷。
三千珠履客,转眼成灰尘。
俯仰今昔事,浩歌问苍旻。
搔首月东出,长此烟霞邻。
白话文翻译:
这座南朝的寺庙只留下空名,却见不到南朝的僧人。
松树和桂花随着时光逐渐老去,而青山却日益焕发新生。
清澈的泉水在白石上流淌,万古以来闪耀着光辉。
曾经三千珠履的客人,转眼之间都化为尘埃。
我仰望俯瞩今昔的事,吟唱着浩大的歌声询问苍天。
轻轻挠首,望着东升的明月,长久以来与这烟霞相伴。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堈(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与当时的文人雅士交流频繁,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以清丽洒脱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秦堈与淮海、东坡等人交流时,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借古抒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深切感悟。开篇提及的“南朝寺”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在这座空荡的寺庙中,诗人感受到了一种孤独的历史感,似乎在向今人诉说着那已逝去的繁华。
“松桂日以老,青山日以新。”这一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永恒与变化。松树和桂花虽逐渐老去,但青山却依然焕发着生机,暗示着生命的轮回与不息。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清泉其白石,万古光磷磷”的描绘,展现了永恒的自然之美,清泉与白石的结合,象征着真理与美的永恒存在。
诗中提到的“三千珠履客”则引发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虽然曾经辉煌的经历最终都化为尘埃,令人感慨。诗人在俯仰之间,有着对古今的沉思,似乎在向苍天发问,探讨生命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
整首诗以“搔首月东出,长此烟霞邻”结束,意象优美,抒情而不失哲理,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深邃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空传南朝寺,不见南朝人。
诗人感叹南朝寺庙虽有名,但人已不在,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松桂日以老,青山日以新。
对比松树与桂花的衰老与青山的常青,表现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永恒。
清泉其白石,万古光磷磷。
描绘清澈泉水与白石的美丽,象征着真理和自然的永恒。
三千珠履客,转眼成灰尘。
反思曾经的辉煌与现在的消逝,体现了人生无常的哲理。
俯仰今昔事,浩歌问苍旻。
诗人怀着对古今的思考,向天空发问,展现深刻的哲理思考。
搔首月东出,长此烟霞邻。
诗人感受到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月亮与烟霞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意境。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通过历史与自然的对比,表现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表达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感悟,传达出一种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南朝寺”象征什么?
A. 繁华的历史
B. 现代的建筑
C. 自然的景色
“三千珠履客”中的“珠履”比喻了什么?
A. 财富
B. 文人雅士
C. 美丽的女性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爱情的描写
B. 对历史的感慨与人生的思考
C. 对战争的控诉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