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5:02
野望
作者: 杜甫 〔唐代〕
清秋望不极,
迢遰起曾阴。
远水兼天净,
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
山迥日初沉。
独鹤归何晚,
昏鸦已满林。
在清澈的秋天,视野远方却没有尽头,
遥远的地方山峦起伏,曾经的阴影渐渐消失。
远处的水面与天空一样清澈,
孤独的城市在浓雾中隐匿得更深。
树叶稀疏,风中更加显得萧条,
山峦层层叠叠,夕阳刚刚沉下去。
孤鹤归巢为何如此晚,
黄昏时分,乌鸦已经在林间聚满。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以其深刻的社会关怀和人民情怀著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动荡与人们的生活疾苦。杜甫的诗风凝重,语言朴实,内容广泛,涵盖了历史、政治、军事等多个方面。
《野望》创作于杜甫晚年流亡生涯中,他目睹了国家的动乱与人民的苦难,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这首诗表达了他在孤独与凄凉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野望》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展现了杜甫在清秋时节对自然的观察与内心的情感流露。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字句之间透出一丝凄凉与孤独感。开头两句“清秋望不极,迢遰起曾阴”,不仅描绘了秋季的清新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对无尽的思考与不尽的忧伤。远处清澈的水面与天空相接,孤城隐没在深雾之中,给人以深远的遐想。
接下来的“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转而描绘了树叶渐落与山峦的轮廓,夕阳下的景象更显得沉寂与孤独,诗人似乎在此时感受到了一种深刻的无奈与孤独。最后两句“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以孤鹤与昏鸦作结,既描绘了自然界的归宿,也隐含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思考与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整首诗以清秋为背景,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杜甫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思考,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理想的向往。
整首诗表现了杜甫在清秋时节的孤独与思考,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透过孤独的意象,诗人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展示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野望》的作者是谁?
“清秋望不极”中的“极”意为:
诗中提到的“独鹤”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