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野望》

时间: 2025-08-09 21:47:03

诗句

清秋望不极,迢遰起曾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21:47:03

原文展示:

野望
作者: 杜甫 〔唐代〕

清秋望不极,
迢遰起曾阴。
远水兼天净,
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
山迥日初沉。
独鹤归何晚,
昏鸦已满林。

白话文翻译:

在清澈的秋天,视野远方却没有尽头,
遥远的地方山峦起伏,曾经的阴影渐渐消失。
远处的水面与天空一样清澈,
孤独的城市在浓雾中隐匿得更深。
树叶稀疏,风中更加显得萧条,
山峦层层叠叠,夕阳刚刚沉下去。
孤鹤归巢为何如此晚,
黄昏时分,乌鸦已经在林间聚满。

注释:

  • 清秋:清澈的秋天,指天气晴朗,秋意浓厚。
  • 迢遰:遥远,形容路途的远。
  • 曾阴:曾经的阴影,指之前的阴云或阴雨。
  • 远水:远处的水面,指河流或湖泊。
  • 孤城:孤独的城市,可能指杜甫所居住的城市或心中的孤独感。
  • 隐雾:被雾气遮掩,形容模糊不清。
  • 叶稀:树叶稀疏,说明秋天树叶已落。
  • 山迥:层峦叠嶂的山。
  • 独鹤:孤独的鹤,象征着孤独的归宿。
  • 昏鸦:黄昏时分的乌鸦,暗示着归巢的时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以其深刻的社会关怀和人民情怀著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动荡与人们的生活疾苦。杜甫的诗风凝重,语言朴实,内容广泛,涵盖了历史、政治、军事等多个方面。

创作背景:

《野望》创作于杜甫晚年流亡生涯中,他目睹了国家的动乱与人民的苦难,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这首诗表达了他在孤独与凄凉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野望》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展现了杜甫在清秋时节对自然的观察与内心的情感流露。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字句之间透出一丝凄凉与孤独感。开头两句“清秋望不极,迢遰起曾阴”,不仅描绘了秋季的清新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对无尽的思考与不尽的忧伤。远处清澈的水面与天空相接,孤城隐没在深雾之中,给人以深远的遐想。

接下来的“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转而描绘了树叶渐落与山峦的轮廓,夕阳下的景象更显得沉寂与孤独,诗人似乎在此时感受到了一种深刻的无奈与孤独。最后两句“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以孤鹤与昏鸦作结,既描绘了自然界的归宿,也隐含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思考与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整首诗以清秋为背景,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杜甫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思考,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理想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清秋望不极:在清澈的秋天,远望却没有尽头,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2. 迢遰起曾阴:遥远的地方似乎还留有曾经的阴影,暗示着过去的痛苦记忆。
  3. 远水兼天净:远处的水面与天空一样清澈,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交融。
  4. 孤城隐雾深:孤独的城市在浓雾中隐蔽,更加突显了诗人的孤独感。
  5. 叶稀风更落:树叶稀疏,风中更加显得凄凉,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6. 山迥日初沉:夕阳即将沉下,山峦层叠,画面表现出自然的壮丽与诗人的内心孤寂。
  7. 独鹤归何晚:孤鹤归家为何如此晚,暗示了诗人对归宿的渴望。
  8. 昏鸦已满林:黄昏时分,乌鸦已在林间聚集,象征着归属与团聚的时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相结合,通过秋景反映诗人的孤独与思考。
  • 拟人:自然景象中赋予情感,使得景物更具生动性与情感表达。
  • 对仗:如“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杜甫在清秋时节的孤独与思考,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透过孤独的意象,诗人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展示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成熟与衰落,反映了生命的循环与无常。
  • 孤城:代表着孤独与隔离,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
  • :象征着高洁与孤独,表现了对归宿的向往。
  • 乌鸦:常与黄昏相伴,象征着归属与生命的结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野望》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白居易
    • D) 王维
  2. “清秋望不极”中的“极”意为:

    • A) 最高
    • B) 结束
    • C) 尽头
    • D) 极端
  3. 诗中提到的“独鹤”象征:

    • A) 归属
    • B) 孤独
    • C) 欢乐
    • D) 美丽

答案:

  1. B) 杜甫
  2. C) 尽头
  3. B)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与《野望》均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受,但前者更强调对亲人的思念,后者则展现对自然的感悟与内心的孤寂。
  • 《静夜思》(李白)与《野望》都涉及孤独与思乡,但李白的情感更为直接而热烈,杜甫则透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沉重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评传》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白龟 蚊蝇扰甚戏作 挽李泰发参政三首 其三 大暑 醉石 读吕居仁旧诗有怀其人作诗寄之 题盛彦光少府丘壑轩 送戚弼甫解官盐场二首 晁园 寒食日诵老杜示宗文宗武诗寄二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蛇跌鳖 膏腴贵游 款款深深 极于台 殳字旁的字 周听不蔽 掩贤妒善 并赃拿贼 戎华 门字框的字 惊惶不安 倒八字的字 清结尾的成语 辵字旁的字 虫字旁的字 宴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