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四绝赠马浩然法师·魏伯阳》

时间: 2025-05-07 09:05:56

诗句

丹成谁羡伯阳仙,白犬腾空恐浪传。

未似尊师得丹诀,火球吞吐葛山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5:56

原文展示:

丹成谁羡伯阳仙,
白犬腾空恐浪传。
未似尊师得丹诀,
火球吞吐葛山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丹道的追求与现实的反思。谁会羡慕像伯阳那样的仙人?白犬在空中飞腾,恐怕这只是虚假的传闻。与真正的师父获得炼丹之法相比,眼前的景象显得苍白无力,犹如在葛山前面吞吐的火球。

注释:

  • 丹成:指炼成丹药,象征长生不老。
  • 谁羡:谁会羡慕。
  • 伯阳:指魏伯阳,是道教中的一位著名炼丹师。
  • 白犬:可能是指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虚幻与不实。
  • 腾空:飞升、升空。
  • 浪传:流言蜚语,虚假的传言。
  • 尊师:尊敬的师父。
  • 丹诀:炼丹的秘诀。
  • 火球:可能象征炼丹的过程,吞吐的火球暗指炼丹的危险与艰难。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伯阳”是魏伯阳,传说中的炼丹师,被视为道教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著作《周易参同契》是炼丹术的重要文献。诗中“白犬腾空”的意象,可能源于道教对神秘动物的崇拜,象征着不切实际的幻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葛立方,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作品多反映了道教的思想和炼丹文化。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反映了对道教炼丹的追求与现实中对这种追求的质疑,表达了对虚幻与真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四绝赠马浩然法师·魏伯阳》通过对伯阳仙人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道教炼丹文化的敬仰与反思。首句“丹成谁羡伯阳仙”直接提出了一个问题,似乎在询问:在追求长生不老的过程中,谁能真正理解这种追求的艰辛与代价?接下来的“白犬腾空恐浪传”,则通过一个虚幻的意象表明了对这种追求的质疑,暗示着许多关于长生的传说不过是空中楼阁。

诗的后两句“未似尊师得丹诀,火球吞吐葛山前”进一步揭示了作者的观点。与其追求那虚无缥缈的丹药,不如尊重真正的师父,获得真传的炼丹之法。葛山前的火球象征着炼丹的艰辛与危险,暗示着这条道路并不如表面上那般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勾勒出一种追求理想与面对现实的矛盾,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考与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丹成谁羡伯阳仙:直言对炼丹成仙的羡慕,提出了一个反问,增加了思考的深度。
    2. 白犬腾空恐浪传:借用白犬的意象,表达对传说的怀疑。
    3. 未似尊师得丹诀:强调尊师重道的重要性,表达对真正知识的渴求。
    4. 火球吞吐葛山前:用火球象征炼丹过程的艰辛,暗示炼丹的不易。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犬比作虚幻的传说,强调其不真实。
    • 对仗:诗句工整,语音和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反问:引发读者思考,增加了诗的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炼丹的追求与现实的反思,强调了尊重师长、追求真实知识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丹药:象征长生与不朽的理想。
  • 白犬:象征虚幻与不切实际的追求。
  • 火球:象征炼丹过程的艰辛与危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伯阳”是谁? A. 道教的炼丹师
    B. 诗人的朋友
    C. 一种神兽

  2. 诗中“白犬腾空”象征什么? A. 真实的追求
    B. 虚幻的传说
    C. 大自然的力量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追求长生不老
    B. 尊重师长与真实知识
    C. 享受生活的美好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葛立方的这首诗则更关注于道教哲学与人生智慧的探讨。

参考资料:

  • 《古诗文观止》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道教文化与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寓叹 久客 昼坐 枕上 无题 和范舍人永康青城道中作 书感 初秋自述 题直舍壁 学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肉颤心惊 酉字旁的字 立字旁的字 先零 一曲之士 儿时 坤宅 洋为中用 小字头的字 门无停客 晨朝 轻电 泼天冤枉 包含骑的词语有哪些 二字旁的字 单耳刀的字 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