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效·强弱》

时间: 2025-04-24 09:43:05

诗句

坚木兮不可为圈,练铁兮不可为钩。

圈不成兮箕之得,钩不成兮何鱼之求。

委吴以莞{上生下龠}兮复越,事狄以皮币兮兴周。

故曰拯乱兮不如图治,锐进兮不如观势。

以弱为强兮以予为取,边廷无犬吠兮息旗与鼓。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9:43:05

原文展示:

坚木兮不可为圈,练铁兮不可为钩。
圈不成兮箕之得,钩不成兮何鱼之求。
委吴以莞上生下龠兮复越,
事狄以皮币兮兴周。
故曰拯乱兮不如图治,
锐进兮不如观势。
以弱为强兮以予为取,
边廷无犬吠兮息旗与鼓。

白话文翻译:

坚硬的木头不能做成圈,坚固的铁也无法制成钩。
圈做不成,反而成了箕(用来盛东西的器具),钩做不成,又如何能捕鱼呢?
把吴国的利益委托给莞(指一种植物),再回到越国;
用皮币来对待狄国,兴起周朝。
所以说,拯救混乱不如谋划治理,
锐意进取不如审时度势。
以弱者为强,以给予为取得,
边境上没有犬吠,停止了旗帜与鼓声。

注释:

  • 坚木:指坚硬的木材,象征不能随意使用或改变的事物。
  • 圈、钩:分别指代某种具体的工具,象征事情的成败。
  • 吴、越、狄、周:古代国家,代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关系。
  • 拯乱与图治:拯救混乱的局面不如计划治理,强调治理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刻的政治见解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治国理政的思考。

创作背景:

《九效·强弱》写于宋代,那个时代政治动荡,社会变革频繁。诗人通过对比强弱、成败,表达了对时局的思考,以及治理国家的智慧。

诗歌鉴赏:

《九效·强弱》以深刻的政治哲学为基础,探讨了治国理政的智慧。诗人在开篇就以坚木和练铁为喻,强调了强硬之物在某些情况下反而无法成事,暗示在治理国家时,强硬的手段并非总是有效。接着用“圈不成兮箕之得,钩不成兮何鱼之求”来反映事物的因果关系,指出在失败中也能找到新的出路,但如果目标不明确,便无从获取。

接下来的句子,诗人提到历史上的吴、越、狄、周,通过历史典故来引证治理的道理,说明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审时度势,善于利用与掌握时局。在最后两句,“以弱为强兮以予为取”,强调了反转思维的重要性,柔弱的方式有时能达到强硬手段无法实现的效果。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语言简练,充满了哲理,既有对历史的反思,又对未来的治理提出了深刻的见解。通过对比与反转,葛立方在极简的文字中传达了深邃的思想,展示了他的政治智慧和文学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坚木兮不可为圈:坚硬的木头不适合做成圈,暗喻强硬的手段未必能成事。
  2. 练铁兮不可为钩:坚固的铁不能做成钩,表明在特定情况下,强硬的事物不能适应变化。
  3. 圈不成兮箕之得:圈无法形成,反而成了箕,体现了失败的转化。
  4. 钩不成兮何鱼之求:钩子不能做成,如何能得到鱼,强调目标的重要性。
  5. 委吴以莞上生下龠兮复越:将吴国的利益交给莞,象征利益的转移和历史的回归。
  6. 事狄以皮币兮兴周:以皮币对待狄国,兴起周朝,揭示了权谋与交易的关系。
  7. 故曰拯乱兮不如图治:治理混乱不如规划治理,强调治理的重要性。
  8. 锐进兮不如观势:锐意进取不如审视形势,指治理需有战略。
  9. 以弱为强兮以予为取:把弱者当作强者,以给予之心获取,强调柔和的策略。
  10. 边廷无犬吠兮息旗与鼓:边境上没有犬吠声,停止了战争的动静,预示和平的到来。

修辞手法:

  • 对比:强与弱、成与败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性。
  • 典故:引用历史事例,使诗歌富有深度和说服力。
  • 比喻:通过具体的意象传达抽象的道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治理国家的哲学,强调了在强弱之道中应采取灵活的策略。诗人通过历史和现实的结合,提醒统治者在处理事务时,要审时度势,不能一味追求强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坚木:象征不灵活、不易改变的事物。
  • 练铁:象征刚强的手段,暗示有时不适用。
  • 圈与钩:象征人们设定的目标与手段。
  • 吴、越、狄、周:历史国家,象征复杂的政治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治理混乱不如图谋治理的思想? A) 坚木兮不可为圈
    B) 故曰拯乱兮不如图治
    C) 边廷无犬吠兮息旗与鼓

  2. 诗中提到的“锐进”意味着什么? A) 强硬的进攻
    B) 谨慎的策略
    C) 一味追求目标

  3. “以弱为强”主要强调什么? A) 强硬是最好的选择
    B) 柔弱也可以成为力量
    C) 只有强者才能胜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同样探讨政治与历史的关系。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自然与人情,反映社会现实。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通过个人情感的表达,反映了对家国的思考。
  • 《早发白帝城》李白:描绘出朝廷变迁的情感,与《九效·强弱》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于飞乐(和太守曹子方) 蝶恋花(戊寅秋寒秀亭观梅) 散余霞 一落索(东归代同舟寄远) 虞美人(东园赏春,见斜日照杏花,甚可爱) 调笑 感皇恩(解秀州郡印,次王倅·韵) 感皇恩(镇江待闸) 调笑 阮郎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敌国通舟 折文旁的字 击筑悲歌 无影无踪 一路之哭 羽流 足不窥户 谗口铄金 疋字旁的字 包含悯的词语有哪些 麦字旁的字 慎始敬终 子字旁的字 病字头的字 窄小 要绖 包含琛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