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临行献李尚书》

时间: 2025-05-02 12:49:05

诗句

从来学制斐然诗,不料霜台御史知。

忽见便教随命去,恋恩肠断出门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9:05

原文展示:

临行献李尚书
作者:崔紫云 〔唐代〕

从来学制斐然诗,不料霜台御史知。
忽见便教随命去,恋恩肠断出门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李尚书的敬重与不舍。诗人自认为在诗歌上有一定的造诣,不料被霜台的御史所知晓。刚一见面,就被告知要离开,心中满是对恩情的留恋,离门时感到肝肠寸断。

注释:

字词注释:

  • 学制:学习、研究的制度,这里指诗歌的学习。
  • 斐然:形容诗文的风采或成就,通常指清晰明朗、可圈可点。
  • 霜台:指的是朝廷的高位,这里特指李尚书的职位。
  • 御史:古代负责监察的官员,霜台御史是指负责监察官员和纠正错误的官员。
  • 恋恩:留恋恩情,指对恩情的依恋。
  • 肠断:形容极为悲伤,心如刀割。

典故解析:

“霜台”源于古代对高官办公室的称呼,这里暗指李尚书的高位与权威。李尚书在唐代是重要的官职,掌管典章制度,诗人向其献诗,表达对其的尊重与告别的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紫云,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和对离别的依依不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诗人被告知离开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李尚书的感激与不舍,反映了唐代士人的情感和对官场的复杂态度。

诗歌鉴赏:

《临行献李尚书》是一首充满情感的离别诗,诗人在诗中通过对“学制斐然”的自我评价,展现了他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而“霜台御史知”则暗示了他在官场的微妙关系,李尚书的地位让诗人感到自豪但又有些忐忑。整首诗的情感以“恋恩肠断”点题,表达了他对李尚书的感激之情与依依不舍的离别情怀。

诗人在短短的四句中,将离别的复杂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第一句与第二句形成对比,前者自信满满,后者却是无奈的告别,反映了人情世故的无常。最后两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痛苦。整体上,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华,也反映了唐代士人的品格与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从来学制斐然诗:诗人自谦地提到自己在诗歌方面的造诣,表明自己有一定的成就。
  • 不料霜台御史知:出乎意料的是,自己的才能被权威的李尚书所认识,暗示着他在官场上获得了认可。
  • 忽见便教随命去:一见面就被告知要离开,表明事情的发展超出了诗人的预期。
  • 恋恩肠断出门时:在即将离开之际,诗人对李尚书的恩情感到难以割舍,心情悲痛。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使用“肠断”来形容内心的悲痛,生动形象。
  • 反衬:前半部分的自信与后半部分的悲伤形成强烈对比,加深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恩情的留恋与离别的痛苦,展现了诗人对李尚书的敬重与感激,同时也反映了士人在官场中的复杂心理与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台:象征权威与地位,代表着诗人对官场的敬畏。
  • :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是诗人离别时的主要情感源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霜台”指代什么? A. 诗歌 B. 官职 C. 风景

  2. “恋恩肠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失落 C. 愤怒

  3. 诗人自谦地提到自己有什么成就? A. 书法 B. 诗歌 C. 绘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其侧重于对未来的展望,而崔紫云的《临行献李尚书》则更加强调对恩情的留恋与不舍。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反映了不同的离别心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重赋白兔 送张殿丞吉甫知资阳 丞相二章 送李殿丞通判处州 张法曹归阙 得馀干李尉书录示唐人于越亭诗因以寄题 晚归闻韩子华见访 依韵吴冲卿秋虫 和资政侍郎湖亭杂咏绝句十首·远山 送薰传秀才之汝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百口同声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方空 包含浃的词语有哪些 强压 齒字旁的字 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博取 慌不择路 原隰衍沃 四点底的字 析圭分组 形影相对 西字头的字 哄抢 骨字旁的字 包含悖的成语 水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