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无题》

时间: 2025-05-02 04:04:51

诗句

诸臣未起朕先起,诸臣已睡朕未睡。

何以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披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4:51

原文展示:

无题
朱元璋

诸臣未起朕先起,
诸臣已睡朕未睡。
何以江南富足翁,
日高三丈犹披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朱元璋作为皇帝的辛劳与忧虑。在早晨,其他臣子还未起床,而他却早早起身;到了晚上,其他人已沉沉入睡,而他却难以入眠。他感叹江南的富裕,然而在阳光正好的时候,仍然有人懒散地躺在被子里,不愿起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诸臣:指众多的臣子。
  • 朕:自称,古代帝王的用语。
  • 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富饶地区。
  • 日高三丈:形容太阳已经升得很高,指时间已经不早。
  • 披被:形容尚未起床,仍在被子里。

典故解析: “江南富足翁”可以引申为那些在富庶地区安逸生活的人,而“日高”则强调时间的流逝与懒惰的对比,反映了朱元璋对懒散之风的批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元璋(1328-1399),明朝开国皇帝,字国瑞,号民望,生于贫苦家庭,后创立明朝,致力于恢复经济,整顿政治。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与对民生的关切。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朱元璋统治初期,正值国家建设时期,表现了他作为皇帝的责任感与对臣子安逸生活的不满。

诗歌鉴赏:

朱元璋的《无题》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皇帝的辛劳与对治国安民的责任感。“诸臣未起朕先起,诸臣已睡朕未睡”展现了他在权力之巅但却无法享受安逸的内心矛盾。诗中用“日高三丈”来形象地描绘时间的推移,暗示国事紧迫,而一些臣子却依旧沉浸于个人享乐中,形成鲜明对比。朱元璋对这种懒散的批评,反映了他对国家未来的关切,显示了他作为一位统治者的忧虑与担当。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朱元璋的个人情感,也映射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态,尤其是对官员行为的期待与失望。透过这四句简短的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国家的深切关爱与对臣下懒惰的无奈,展现了其作为一代明君的深思与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诸臣未起朕先起”:表达了朱元璋的勤奋与早起的习惯,暗示其对国家治理的重视。
  2. “诸臣已睡朕未睡”:显示了他独自承受的压力,感受到孤独与责任。
  3. “何以江南富足翁”:反问富裕的江南为何有如此懒惰之人,表现了对社会风气的批评。
  4. “日高三丈犹披被”:通过夸张的方式强调时间的流逝与懒散的对比,突显诗人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日高三丈”作为比喻,形象化时间的高涨,强调懒惰的荒唐。
  • 对仗:“诸臣未起,朕先起”与“诸臣已睡,朕未睡”形成对比,表现诗人的勤奋与臣子的懒惰。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出朱元璋作为一位帝王的责任感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同时批评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懒散风气,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诸臣:代表权臣、官员,象征国家治理的关键。
  • 江南:象征富庶之地,反映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 日高:象征时间与紧迫感,反映社会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朱元璋在诗中自称为哪个字? A. 君
    B. 朕
    C. 我
    D. 你

  2. “日高三丈”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意象? A. 时间的流逝
    B. 自然风光
    C. 民众的富饶
    D. 皇帝的威严

  3. 诗中表现了朱元璋对臣子的什么态度? A. 赞赏
    B. 批评
    C. 忽视
    D. 依赖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朱元璋的《无题》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都呈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朱元璋更侧重于对政治责任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个人情感与理想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朱元璋与明朝的兴起》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阮郎归•春晓 阮郎归•旅思 阮郎归 拟清溪 阮郎归 阮郎归 前题 磨刀人 阮郎归 阮郎归 同上 阮郎归 阮郎归 旅思 阮郎归 其二 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成都市 眍瞜 攀葛附藤 辵字旁的字 几字旁的字 熏天赫地 頁字旁的字 如君 助桀为恶 黰发 宝盖头的字 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通家之谊 买上告下 包含辈的词语有哪些 燕处焚巢 爻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