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1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5:35
人道春归实不归,但知结实蕊枝稀。
昨朝一夜如膏雨,正是花成子就时。
人们说春天其实并没有真正回归,只是知道花蕊结成的时节已经稀少。昨夜一夜的细雨如膏,正是花成实的时刻。
春天的归来常常与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相联系,但诗中提到的“春归实不归”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怀。
朱元璋(1328-1399),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他在历史上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而著称,开创了明朝的盛世。作为诗人,他的作品一般具有浓厚的时代感,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这首诗可能是在春天的某个时刻创作的,反映了作者对春天的思考和对生命循环的感悟。朱元璋在建立明朝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磨难,诗中的情感或许与他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轮回的深刻思考。开头一句“人道春归实不归”引入了对春天的质疑,暗示了虽然春天到来,但生机与花朵的稀少让人感到失落。接下来的“但知结实蕊枝稀”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表达了对生命脆弱的感慨和对自然规律的无奈。最后两句通过细雨的描绘,展现了生命孕育的美好时刻,然而这种美好又是短暂的,寓意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整首诗采用了简练的语言,意象清晰,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思。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命的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脆弱,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短暂存在的深切感慨。
诗中提到“人道春归实不归”,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膏雨”在诗中体现了什么特点?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