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2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28:22
烛影摇红·松窗午梦初觉
作者: 毛滂 〔宋代〕
一亩清阴,半天潇洒松窗午。
床头秋色小屏山,碧帐垂烟缕。
枕畔风摇绿户。唤人醒不教梦去。
可怜恰到,瘦石寒泉,冷云幽处。
在清幽的松窗下,阳光洒落,映出一片清凉的阴影。床头的秋色映衬着小屏山,碧绿的帐子上悬垂着烟雾般的缕丝。
枕边的微风轻摇着窗户,唤醒沉睡的人,却不让梦境流逝。可惜的是,这样的美好正好在瘦弱的寒泉和幽静的冷云之间消逝。
作者介绍:
毛滂,字子美,号千峰,南宋时期的词人,以其清丽脱俗的作品著称。他的词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烛影摇红》创作于南宋时期,正是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阶段。诗人通过描绘个人的闲适生活,反映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烛影摇红·松窗午梦初觉》借助清幽的环境描绘与细腻的心理刻画,展示了一个宁静的午后梦境。诗中通过松窗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仿佛时间在此刻静止。诗人使用"一亩清阴"和"床头秋色"等意象,传达出内心的淡泊与清雅。
在梦与醒的交替中,诗人感受到外界的微风轻摇窗户,仿佛在呼唤自己。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更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思索。最后,"可怜恰到,瘦石寒泉,冷云幽处"让人感受到一种幽静的孤独,似乎在表达对人世浮华的淡漠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一个清幽的午后,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对梦境与现实的哲学思考。
诗中描写的环境是怎样的?
A. 热闹的街道
B. 宁静的松窗
C. 寒冷的冬夜
“唤人醒不教梦去”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惊喜
B. 惋惜
C. 恐惧
诗中的“寒泉”象征了什么?
A. 快乐
B. 孤独
C. 喧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