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濂溪》

时间: 2025-05-07 08:18:01

诗句

我来濂溪拜夫子,马蹄深入一尺雪。

长嗟岂惟溪泉廉,化得草木皆清洁。

夫子德行万古师,坡云廉退乃一隅。

有室既乐赋以拙,有溪何减名之愚。

水性本清挠之浊,人心本善失则恶。

安得此泉变作天下雨,饮者犹如梦之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8:01

原文展示:

题濂溪
作者: 林焕〔宋代〕

我来濂溪拜夫子,
马蹄深入一尺雪。
长嗟岂惟溪泉廉,
化得草木皆清洁。
夫子德行万古师,
坡云廉退乃一隅。
有室既乐赋以拙,
有溪何减名之愚。
水性本清挠之浊,
人心本善失则恶。
安得此泉变作天下雨,
饮者犹如梦之觉。

白话文翻译:

我来到濂溪拜访那位伟大的先生,
马蹄在深厚的积雪中行进。
我长叹不只是溪流和泉水清澈,
连草木也变得如此洁净。
先生的德行是万古流传的师表,
坡上的云彩和清风只是其一隅。
有屋子的人已乐于赋诗,虽不精妙,
那么这溪流又怎么会减损我的愚钝呢?
水性本是清澈,受扰便显得浑浊,
人心本是善良,失去则显得恶劣。
如何能让这泉水变作天下的甘露,
饮者如同在梦中醒来一般。

注释:

  • 濂溪: 指濂溪,指的是朱熹的读书处,象征着儒家文化的源流。
  • 马蹄深入一尺雪: 描述来访的艰难,反映出尊师重道的精神。
  • 长嗟岂惟溪泉廉: 叹息的不仅是溪水清澈,泉水清廉。
  • 夫子德行万古师: 指代孔子,强调其道德品质的永恒。
  • 坡云廉退乃一隅: 形容那里的山坡云雾清新,带有一丝隐喻。
  • 有室既乐赋以拙: 有家的人乐于诗歌创作,即使才华平平。
  • 水性本清挠之浊: 水的本性是清澈的,但受到干扰便会浑浊。
  • 人心本善失则恶: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一旦迷失便会堕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焕,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出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及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林焕拜访濂溪,表达了对朱熹及其教育思想的敬仰,反映出当时士人对道德修养、自然和人性的思考。

诗歌鉴赏:

《题濂溪》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古诗,通过对濂溪自然景观的描绘,表明了作者对教育和道德的崇尚。诗的开头,作者以“我来濂溪拜夫子”引入,展现了他对伟大思想者的尊敬。接下来的“马蹄深入一尺雪”则通过生动的意象,暗示了访问的艰辛,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诗中,作者不仅仅赞美溪水的清澈,更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问题。通过“水性本清挠之浊”和“人心本善失则恶”两句,揭示了人性善恶的根本,提醒人们要保持内心的清明与纯粹。这种对比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强调了教育与道德的力量。

最后两句“安得此泉变作天下雨,饮者犹如梦之觉”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渴望,期盼每个人都能如同饮泉水般清醒。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引导读者思考自然、教育与人性的关系,展现了宋代士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来濂溪拜夫子: 表达了对孔子或朱熹的尊重与仰慕。
  • 马蹄深入一尺雪: 形象地描绘了寒冬中行走的艰辛,象征着求知的决心。
  • 长嗟岂惟溪泉廉: 叹息不仅是溪水清澈,表达出诗人对道德的感慨。
  • 化得草木皆清洁: 进一步扩展了清洁的意象,表明道德教化的影响。
  • 夫子德行万古师: 显示了对古代圣贤长久德行的敬仰。
  • 坡云廉退乃一隅: 形象生动,表现出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有室既乐赋以拙: 描述了有家之人乐于写作的情景,虽不精妙,仍表现出一种情趣。
  • 有溪何减名之愚: 反映出对知识和智慧的谦逊态度。
  • 水性本清挠之浊: 强调水的本质与人心的善良,警示世人。
  • 安得此泉变作天下雨: 表达了对普及道德与理念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 “水性本清挠之浊”用水比喻人性,生动形象。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道德的清洁与人性的善恶,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伟大思想者的敬仰,体现出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濂溪: 象征知识的源泉,反映出对教育的尊重。
  • : 代表艰辛与纯洁,寓意追求知识的过程。
  • 泉水: 象征清白与道德,反映出诗人对理想品质的向往。
  • 草木: 表示自然与生命的清新,寓意道德教化的广泛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林焕在《题濂溪》中提到的“夫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孔子
    B. 朱熹
    C. 老子
    D. 墨子

  2. 填空题: 诗中提到“水性本清挠之____”,填入适当的词语。

  3. 判断题: 诗中表达了对人心本善的观点。 (对/错)

答案:

  1.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鹳雀楼》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对比林焕的《题濂溪》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前者侧重于道德与人性,后者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在不同主题上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客南迁 和微之任校书郎日过三乡 商山路有感 凭李睦州访徐凝山人(凝即睦州之民也) 湖上闲望 雨中题衰柳 病中诗十五首。病中五绝句 对酒闲吟,赠同老者 和荅诗十首 其三 荅桐花 寄微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瓜字旁的字 爷饭娘羹 走字旁的字 趑趄嗫嚅 岩野 两性氧化物 俭以养廉 包含钝的词语有哪些 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盘游无度 包含姱的词语有哪些 年华欲催 木字旁的字 乛字旁的字 彑字旁的字 鸟伏兽穷 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讲让 递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