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1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8:01
题濂溪
作者: 林焕〔宋代〕
我来濂溪拜夫子,
马蹄深入一尺雪。
长嗟岂惟溪泉廉,
化得草木皆清洁。
夫子德行万古师,
坡云廉退乃一隅。
有室既乐赋以拙,
有溪何减名之愚。
水性本清挠之浊,
人心本善失则恶。
安得此泉变作天下雨,
饮者犹如梦之觉。
我来到濂溪拜访那位伟大的先生,
马蹄在深厚的积雪中行进。
我长叹不只是溪流和泉水清澈,
连草木也变得如此洁净。
先生的德行是万古流传的师表,
坡上的云彩和清风只是其一隅。
有屋子的人已乐于赋诗,虽不精妙,
那么这溪流又怎么会减损我的愚钝呢?
水性本是清澈,受扰便显得浑浊,
人心本是善良,失去则显得恶劣。
如何能让这泉水变作天下的甘露,
饮者如同在梦中醒来一般。
作者介绍:
林焕,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出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及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林焕拜访濂溪,表达了对朱熹及其教育思想的敬仰,反映出当时士人对道德修养、自然和人性的思考。
《题濂溪》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古诗,通过对濂溪自然景观的描绘,表明了作者对教育和道德的崇尚。诗的开头,作者以“我来濂溪拜夫子”引入,展现了他对伟大思想者的尊敬。接下来的“马蹄深入一尺雪”则通过生动的意象,暗示了访问的艰辛,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诗中,作者不仅仅赞美溪水的清澈,更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问题。通过“水性本清挠之浊”和“人心本善失则恶”两句,揭示了人性善恶的根本,提醒人们要保持内心的清明与纯粹。这种对比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强调了教育与道德的力量。
最后两句“安得此泉变作天下雨,饮者犹如梦之觉”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渴望,期盼每个人都能如同饮泉水般清醒。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引导读者思考自然、教育与人性的关系,展现了宋代士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道德的清洁与人性的善恶,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伟大思想者的敬仰,体现出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林焕在《题濂溪》中提到的“夫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孔子
B. 朱熹
C. 老子
D. 墨子
填空题: 诗中提到“水性本清挠之____”,填入适当的词语。
判断题: 诗中表达了对人心本善的观点。 (对/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林焕的《题濂溪》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前者侧重于道德与人性,后者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在不同主题上的深刻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