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06:44
原文展示:
牡丹
李山甫 〔唐代〕
邀勒春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
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
晓露精神妖欲动,暮烟情态恨成堆。
知君也解相轻薄,斜倚阑干首重回。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强迫春风不早开,百花飘落后登上楼台。
几朵仙艳的花朵如火中诞生,一片异香仿佛从天而降。
清晨的露水使花朵显得妖娆欲动,傍晚的烟雾使花朵的情态充满了遗憾。
知道你也懂得欣赏这轻薄之美,斜倚栏杆,频频回首。
注释:
字词注释:
- 邀勒:强迫,约束。
- 仙艳:形容花朵美丽如仙。
- 异香:特别的香气。
- 妖欲动:形容花朵在露水下显得妖娆欲动。
- 恨成堆:形容花朵在暮烟中显得充满了遗憾。
- 解:懂得。
- 轻薄:这里指花朵的娇嫩之美。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显使用典故,主要通过描绘牡丹花的美丽和情态来表达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山甫,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和情态,通过对牡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牡丹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丽和情态。诗中“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一句,用火中诞生和天上降临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牡丹花的艳丽和香气。而“晓露精神妖欲动,暮烟情态恨成堆”则通过对清晨和傍晚不同光影下的牡丹描绘,表达了时光流转中花朵的不同情态,既有妖娆之美,也有遗憾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邀勒春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
- 诗人通过“邀勒春风”表达了牡丹花不随春风早开的特性,与众花不同,待众花飘落后才登上楼台欣赏。
- 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
- 用“火中出”和“天上来”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牡丹花的艳丽和香气,强调其非凡之美。
- 晓露精神妖欲动,暮烟情态恨成堆。
- 通过对清晨和傍晚不同光影下的牡丹描绘,表达了时光流转中花朵的不同情态,既有妖娆之美,也有遗憾之情。
- 知君也解相轻薄,斜倚阑干首重回。
- 诗人表达了对牡丹花娇嫩之美的欣赏,以及对观赏者频频回首的描绘,增强了诗的互动性和生动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火中出”和“天上来”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牡丹花的艳丽和香气。
- 拟人:如“妖欲动”和“恨成堆”的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人的情态和情感。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观赏者情感的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火中出:比喻牡丹花的艳丽。
- 天上来:比喻牡丹花的香气。
- 妖欲动:形容花朵在露水下显得妖娆欲动。
- 恨成堆:形容花朵在暮烟中显得充满了遗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邀勒春风不早开”中的“邀勒”是什么意思?
A. 邀请 B. 强迫 C. 约束 D. 欣赏
- “数苞仙艳火中出”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晓露精神妖欲动”描绘的是牡丹在什么时间的状态?
A. 清晨 B. 中午 C. 傍晚 D. 夜晚
答案:
- B. 强迫
- A. 比喻
- A. 清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诗词对比:
- 李山甫的《牡丹》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但前者侧重于对美的欣赏,后者侧重于对离别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唐代所有诗人的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一本介绍中国古典诗词的书籍,适合初学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