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47: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47:00
原文展示:
寒夜 文徵明 〔明代〕 茆屋寒初重,无眠对烛光。 疏砧何处月,残叶满庭霜。 揽物惊时改,供愁有夜长。 空馀强学志,抚卷视茫茫。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夜晚,茅屋的寒意愈发沉重,我无法入睡,对着烛光发呆。 远处传来稀疏的砧声,不知月亮在何处,庭院中满是残叶和霜。 环顾四周,感叹时光的变迁,忧愁让我觉得夜晚格外漫长。 只剩下坚持学习的志向,抚摸着书卷,眼前一片茫然。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徵明(1470-1559),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字徵明,号衡山,江苏苏州人。他的诗文书画均有很高成就,尤以书法和绘画最为著名。文徵明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在简陋的茅屋中无法入睡,对着烛光沉思。诗中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表达了他坚持学习的决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寒夜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诗中的“茆屋寒初重”和“无眠对烛光”直接描绘了寒冷和孤独的氛围。“疏砧何处月,残叶满庭霜”则通过远处的砧声和庭院中的残叶、霜,增强了夜晚的寂静和凄凉。“揽物惊时改,供愁有夜长”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最后两句“空馀强学志,抚卷视茫茫”则显示了诗人即使在迷茫中仍坚持学习的决心。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在寒冷夜晚的孤独、忧愁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展现了他在困境中坚持学习的决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茆屋”指的是什么? A. 豪华的住宅 B. 简陋的住所 C. 古代的宫殿 D. 现代的公寓 答案:B
诗中的“疏砧”是什么意思? A. 稀疏的砧声 B. 密集的砧声 C. 远处的钟声 D. 近处的鼓声 答案:A
诗中的“揽物惊时改”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D. 对现状的不满 答案:C
诗中的“抚卷视茫茫”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迷茫 B. 对过去的回忆 C. 对现状的满足 D. 对未来的确定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