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宿洞庭》

时间: 2025-08-09 00:03:14

诗句

月到君山酒半醒,朗吟疑有水仙听。

无人识我真闲事,赢得高秋看洞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00:03:14

原文展示:

宿洞庭
月到君山酒半醒,
朗吟疑有水仙听。
无人识我真闲事,
赢得高秋看洞庭。

白话文翻译:

当月光照耀到君山时,我酒意半醒,放声吟唱,似乎有水仙在旁倾听。没有人识得我的悠闲之事,只有我在这深秋的时节独自欣赏洞庭湖的美景。

注释:

  • 月到君山:君山位于洞庭湖中,月光照耀在君山上。
  • 酒半醒:指酒意未全醒,表示一种微微醉意。
  • 朗吟:大声吟唱,表达一种洒脱的心情。
  • 水仙:这里可能指的是水中的水仙花,或是用作比喻,暗指有情人。
  • 闲事:指的是悠闲自在的事情。
  • 高秋:指深秋时节,天气清冷,景色宜人。

典故解析:

“君山”是洞庭湖中的一座小岛,与洞庭湖的美景紧密相连。古代诗人常常以山水作为寄托情感的对象,而水仙则是古代文人常用以象征美好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遨,唐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郑遨在洞庭湖游玩时,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闲适态度,体现出唐代文人追求的淡泊明志、志趣高远的生活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宿洞庭》展现了唐代诗人郑遨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厚的情感。诗的开头以“月到君山”引入,描绘出一幅月光洒在君山上的宁静画面,仿佛让人感受到那份清幽与静谧。接着,诗人“酒半醒”的状态透露出一种微醉的清醒,正是这种状态使得他更加敏感于周围的美景。

“朗吟疑有水仙听”一句,诗人放声吟唱,似乎在与自然对话,表达了他内心的欢愉与自由。水仙的出现,增添了诗中的灵动和情趣,给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象。

“无人识我真闲事”,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淡泊与超然。与世无争的态度让他在高秋的清冷中,更加体会到洞庭湖的壮美。诗的最后一句“赢得高秋看洞庭”,总结了他在这份闲适中的收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水画,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月到君山酒半醒: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诗人微醺的状态。
  2. 朗吟疑有水仙听:表现了诗人吟唱的欢愉与自然的灵动。
  3. 无人识我真闲事: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淡泊。
  4. 赢得高秋看洞庭:总结了诗人对自然的欣赏与收获。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吟唱比作与水仙对话,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拟人:水仙似乎在倾听,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力。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添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与追求,同时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宁静与清幽。
  • 君山:代表自然的美好与壮丽。
  • :象征放松与愉悦。
  • 水仙:代表美好与灵动。
  • 高秋:象征丰收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月到君山”中的“月”指的是什么?

    • A. 太阳
    • B. 月亮
    • C. 星星
    • D. 云彩
  2. 诗人在哪个季节欣赏洞庭?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3. “无人识我真闲事”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孤独
    • C. 喜悦
    • D. 愤怒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泊船瓜洲》——王安石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宿洞庭》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闲适,但郑遨更侧重于描绘自然的宁静,而王安石则融入了更多的历史感与人情味。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锦堂春 题翟道纲秋叶画 锦堂春•柬既庭 锦堂春慢 锦堂春 杏花 锦堂春 闺情 锦堂春/锦堂春慢 锦堂春 锦堂春 落梅 锦堂春 春夜听雨 锦堂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拉纤 几字旁的字 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不折不扣 厂字头的字 孽宠 婀娜多姿 至字旁的字 大逆不道 天胤 絶后光前 龝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束手束足 虎头鼠尾 同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