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2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28:06
作者: 厉鹗 〔清代〕
海天霞未卷。和晓岫空青付谁裁剪。
花师戏成幻。约娇春千里,翠深红浅。
回头意懒。但微认崔徽背面。
映衫痕一色惺憁,误道藕丝秋半。
曾见。梦中彩笔,歌畔檀唇,醉馀罗扇。
云窗月馆。湖山在,旧情远。
便听风听水,霓裳谱得,自对珍丛夜怨。
问寻芳人瘦如何,细看带眼。
海天的霞光尚未散去,清晨的高山空旷而宁静,究竟是谁在裁剪这幅青空?
花师(指种花的师傅)戏弄着花朵,仿佛成了幻影。约定的春天千里迢迢,翠绿的花瓣与红色的花瓣交错。
回头看时,心情懒散,隐约认出崔徽(古代美女)那背影。
映衫的痕迹一色相同,误以为是秋天的藕丝。
曾见过,那梦中的彩笔,歌声在檀唇旁,醉酒后的罗扇。
在云窗月馆中,湖山依旧,旧时的情感已远去。
便静听风水声,霓裳曲谱写成,心中对着珍贵的花丛夜怨。
问那寻花的人如今瘦成什么样,细细一看,竟带着眼泪。
作者介绍: 厉鹗是清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可能是对牡丹的赞美与思念,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过往情感的追忆。
《瑞鹤仙》一词在结构上采用了婉约的风格,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和作者内心的细腻感受。诗中以“霞未卷”和“谁裁剪”开篇,引入一种朦胧而美丽的画面,展现了晨曦中的自然之美。接着,诗人通过“花师戏成幻”、“娇春千里”等句子,生动地描绘了花的色彩和风景的变化,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
诗中提到的“崔徽”背影,既是对美的追忆,也是对逝去岁月的一种感慨。通过“映衫痕一色惺憁,误道藕丝秋半”这一句,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惆怅。这种情感在后续的“云窗月馆”和“旧情远”中得以延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的渴望。
整首诗在艺术表现上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等,使得诗句生动而富有层次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清代文人的情怀与风采,使得这首诗成为了经典之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怀念,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情感的追忆。同时也展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瑞鹤仙》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崔徽”是谁?
“云窗月馆”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