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0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02:54
原文展示:
感怀 其二 杨基 〔明代〕 清霜凋百草,亦令脆者坚。 士不遇患难,智虑何由全。 玄德髀肉生,重耳十九年。 一为三国雄,一称五霸贤。 苟不辨菽麦,何足揽大权。 至今巴蜀人,叹息后主禅。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霜降使各种草木凋零,但也使得脆弱的变得坚强。 士人如果没有经历患难,智慧和谋略怎能完全成熟? 刘备因久坐而生髀肉,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 一个成为三国的英雄,一个被称为五霸的贤人。 如果连豆麦都分辨不清,怎能掌握大权? 直到今天,巴蜀的人们还在叹息后主刘禅的无能。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基,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笔。此诗反映了作者对士人经历患难后智慧成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士人经历患难后智慧成熟的普遍认识。诗中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强调了经历患难对于士人成长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秋霜使百草凋零的意象,引出士人经历患难后智慧和谋略的成熟。诗中提到刘备和晋文公的典故,强调了经历艰难困苦对于成就伟业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对比刘禅的无能,进一步强调了分辨是非和掌握大权的能力是士人必须具备的。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通过历史典故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强调士人经历患难后智慧和谋略的成熟。通过历史典故和对比手法,诗中表达了经历艰难困苦对于士人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分辨是非和掌握大权的能力是士人必须具备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玄德”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曹操 B. 刘备 C. 孙权 D. 诸葛亮 答案:B
诗中提到的“重耳”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晋文公 B. 齐桓公 C. 楚庄王 D. 秦穆公 答案:A
诗中“苟不辨菽麦”的意思是? A. 如果连豆麦都分辨不清 B. 如果连豆麦都分辨得清 C. 如果连豆麦都不种 D. 如果连豆麦都不吃 答案:A
诗中提到的“后主禅”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刘禅 B. 刘表 C. 刘璋 D. 刘邦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