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0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02:52
以紫石砚寄鲁望兼酬见赠
——皮日休〔唐代〕
样如金蹙小能轻,微润将融紫玉英。
石墨一研为凤尾,寒泉半勺是龙睛。
骚人白芷伤心暗,狎客红筵夺眼明。
两地有期皆好用,不须空把洗溪声。
这砚台的样子像金色的小虫,轻巧而美丽,微微湿润的表面仿佛要融化的紫玉。
用石墨轻轻一研,就能写出如凤尾般的美丽字迹;而半勺寒泉水则能映出龙眼般的明亮。
骚客们在白芷花下暗自伤心,狎客们在红色筵席上则显得格外明亮。
虽然我们身处两地,然而都有美好的约定,不必空对着溪水发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骚人”与“狎客”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于不同生活态度的思考。骚人代表了文人的潇洒与忧伤,而狎客则代表了友人的欢聚与喜乐。
作者介绍:
皮日休(834年-883年),字季常,号青莲居士,晚唐诗人。他以豪放的个性、清新的诗风著称,常常在诗中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朝时期,诗人在与友人之间的交流中,寄托了对友谊的珍视与思念,通过砚台的描写,展现了文人生活的细腻与美好。
这首诗通过对紫石砚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热爱。诗的开头通过生动的比喻,将砚台的形状和材质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可以感受到那种轻巧、温润的触感。接着,诗人用“石墨一研为凤尾,寒泉半勺是龙睛”来形象地展示了书写时的情景,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骚人白芷伤心暗,狎客红筵夺眼明”的对比,展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骚人沉浸在忧伤之中,而狎客则在欢聚中显得光彩照人,反映了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结尾一句“两个地方有期皆好用,不须空把洗溪声”,则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期盼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尽管身处两地,心中依然有约,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砚台的描绘,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文人特有的情感世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金蹙”指的是:
A. 金色的小虫
B. 金色的酒杯
C. 金色的阳光
D. 金色的树叶
“骚人”与“狎客”在诗中分别代表:
A. 悲伤与欢乐
B. 文人与商人
C. 古人与今人
D. 远方与近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种结构可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首诗的内容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