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络纬》

时间: 2025-04-28 02:36:01

诗句

夜色阑珊月上迟,半窗花影弄参差。

镫前络纬声声急,似为愁人织鬓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36:01

诗词名称: 络纬

作者: 宋泽元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夜色阑珊月上迟,
半窗花影弄参差。
镫前络纬声声急,
似为愁人织鬓丝。

白话文翻译:

夜色渐深,月亮升得很慢;
窗边的花影在摇曳,显得参差不齐。
灯前蜻蜓的叫声急促,
仿佛是在为愁苦的人编织鬓发的丝线。

注释:

  • 阑珊:夜色渐深,隐约的样子。
  • 参差:高低不齐,形态不一。
  • 镫前:灯前。
  • 络纬:蜻蜓,古代诗歌中常用以象征秋天的声音。
  • 织鬓丝:假借为愁人编织发丝,寓意愁苦。

典故解析:

“络纬”在古代诗词中常象征秋日的愁思,蜻蜓的鸣叫与人类的情感相联系,表现了诗人对生活中孤独与忧愁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宋泽元,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擅长诗词,情感细腻,作品多描写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思考。

诗歌鉴赏:

《络纬》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孤独。诗人用“夜色阑珊”和“月上迟”描绘出一种朦胧的美感,仿佛让人感受到月光洒落在窗前的静谧。窗外花影的“参差”则暗示了生活的复杂与不确定,进一步衬托出人内心的愁苦。

在“镫前络纬声声急”中,蜻蜓的急促叫声不仅仅是自然现象的再现,更是诗人情感的投射,似乎在传递一种急迫感与无奈感。最后一句“似为愁人织鬓丝”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蜻蜓的叫声被赋予了情感,仿佛它在为愁苦的人编织着无尽的思绪与忧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融,表现了夜晚的静谧与内心的愁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深刻的理解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夜色阑珊月上迟:夜色逐渐深沉,月亮升得很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幽暗的氛围。
    • 半窗花影弄参差:窗边的花影在月光下摇曳,形成高低不齐的状态,象征着生活的复杂。
    • 镫前络纬声声急:灯前蜻蜓鸣叫声急促,传达出一种紧迫感,仿佛在催促着什么。
    • 似为愁人织鬓丝:蜻蜓的叫声仿佛是在为愁苦的人编织着思绪,表现了对苦闷的深切感受。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蜻蜓的叫声比作为愁人织鬓丝,赋予自然声音以情感。
    • 拟人:蜻蜓被形象化,赋予其情感和意图,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和美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夜色与蜻蜓的声音,表现了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体现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情感的深刻体悟。

意象分析:

  • 夜色:象征着宁静、孤独与内心的沉思。
  • 月光:代表希望与美,但也透露出淡淡的忧伤。
  • 蜻蜓:多用于象征秋天,表达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镫前络纬”指的是: A. 灯前的蜻蜓
    B. 窗边的花影
    C. 夜空的星星
    D. 月亮

  2. “似为愁人织鬓丝”中“织鬓丝”暗示了: A. 欢乐的情绪
    B. 忧愁的思绪
    C. 幸福的生活
    D. 自由的灵魂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现了孤独的情感,但是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对逝去爱情的追忆,而《络纬》则更强调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纸合午睡 长干行 新凉 初夏闲居 冬日出游十韵 出行湖山间杂赋 夜雨有感 衰疾 公安 沧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走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己字旁的字 爱礼存羊 笔仗 铺公 閠字旁的字 锦衣玉带 待兔守株 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银幕 鸟字旁的字 开云见天 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丢三拉四 小纺 包含干的词语有哪些 可惊可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