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40: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40:05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若问下生时,不打这鼓笛。
真正的弥勒佛,他的化身有千百亿个。如果问到下生之时,他就不会再打这鼓笛了。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词人、诗人、书法家。他的诗词以清新、自然著称,风格多样,涉及哲学和道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黄庭坚晚年,反映了他对佛教思想的思考,以及对未来世间的期望和寄托。
这首诗以弥勒佛的形象为中心,表达了对未来的期盼和对当下生活的思考。弥勒佛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欢乐和宽容,诗人通过对弥勒的描绘,传达了对普世幸福的向往。诗中“分身千百亿”展现了佛教的无量慈悲,暗示慈悲的力量无处不在,能够影响每一个生命。最后一句“不打这鼓笛”,则表达了一种对喧嚣的超然态度,似乎在暗示,在真正的觉悟中,世俗的欢声笑语变得不再重要,这种深邃的哲学思考让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弥勒佛的描绘,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对世俗的超脱,强调了内心宁静的重要性,体现了黄庭坚对佛教哲学的理解与尊重。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弥勒佛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鼓笛”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读《庐山谣》和《登高》,同样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均体现了对世俗的超脱,但黄庭坚更加强调佛教的哲理,而王维则多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