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追和东坡壶中九华》

时间: 2025-04-27 15:16:05

诗句

有人夜半持山去,顿觉浮岚暖翠空。

试问安排华屋处,何如零落乱云中。

能回赵璧人安在,已入南柯梦不通。

赖有霜钟难席卷,袖椎来听响玲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6:05

原文展示:

有人夜半持山去,顿觉浮岚暖翠空。
试问安排华屋处,何如零落乱云中。
能回赵璧人安在,已入南柯梦不通。
赖有霜钟难席卷,袖椎来听响玲珑。


白话文翻译:

有个人在夜半时分将山抬走,突然感到浮动的云雾和温暖的翠色天空。
我想问你,华丽的房屋安排在哪里,和那零零散散的云朵相比,哪个更好呢?
能让赵璧(指美好的人或事物)回归的人,现在在哪里呢?他已经进入了南柯的梦境中,无法沟通。
幸好有那霜钟,难以被席卷而去,我在袖子中用力捶打着,听到那清脆的响声。


注释:

  • 夜半:指深夜时分。
  • 持山去:形容人将山抬走,可能是比喻脱离现实。
  • 浮岚:浮动的云雾。
  • 华屋:华丽的房屋。
  • 零落:形容散乱。
  • 赵璧:可能指美好的事物或人。
  • 南柯梦:南柯梦是指一种虚幻的梦境,源自《南柯太守传》。
  • 霜钟:指一种清脆的钟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书法家、诗人。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作品以清新俊逸著称,受到后世的广泛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黄庭坚的晚年,时值南宋初期,社会动荡,诗人常以自然景物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追和东坡壶中九华》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黄庭坚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深夜的场景,个人在夜空下感受到自然的温暖与美好,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轻松感。接着,诗人提出了对华丽生活的质疑,暗示着物质的繁华与内心的空虚之间的矛盾。最后,诗人提到的“南柯梦”更是强调了人生如梦的短暂与虚幻。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联想,巧妙地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理想与现实生活中常常面临的困惑,带有一种禅意的哲思。诗中所传达的对人生命运的反思和对理想的向往,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夜半持山去”的意象,表达一种孤独和超然的状态。
    • 第二联用“华屋”与“零落乱云”相对,暗示物质与精神的对立。
    • 第三联提到“赵璧”,使人联想到美好的事物已远去,代之以梦境的迷离。
    • 第四联以“霜钟”结尾,象征着清脆而不被遮蔽的声音,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
  • 修辞手法:

    • 本诗运用了比喻和对仗等修辞手法,如“华屋处”与“零落乱云”的对比,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 :象征虚幻与飘渺的理想。
  • :代表着沉重的现实与责任。
  • 霜钟:象征清脆的理想声音,难以被世俗的喧嚣所掩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苏轼
    B. 黄庭坚
    C. 李白

  2. “南柯梦”出自于哪部作品? A. 《红楼梦》
    B. 《南柯太守传》
    C. 《西游记》

  3. 诗中提到的“华屋”象征着什么? A. 物质繁华
    B. 精神寄托
    C. 自然美景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前赤壁赋》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黄庭坚与苏轼在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上有相似之处,黄庭坚更倾向于哲理的探讨,而苏轼则常通过个人经历表达情感。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上也各有千秋,黄庭坚偏重自然景象的描绘,苏轼则更关注情感的流露。

相关查询

黄莺儿·南园佳枝偏宜暑 跋遮曲 祷雨宿九曲池上三首 行路难和鲜于大夫子骏 次韵李秬灵山亭宴集宠戏之句 钦圣皇后挽辞二首 其一 复用前韵并答鲁直明略且道见招不能往 调笑/调笑令 梁州令(同前) 宿采石追怀沈丘叔父同应诏渡此今二十七年矣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疋字旁的字 生字旁的字 俗易风移 妻服 侧迟 笙歌鼎沸 包含柰的词语有哪些 旋采 膙子 转眄流精 魚字旁的字 包含腰的词语有哪些 青字旁的字 玉走金飞 包含留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骇的成语 户枢不朽 皿字底的字 包含欺的成语 三差两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