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1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10:37
作者: 李贺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公莫舞歌者,咏项伯翼蔽刘沛公也。会中壮士,灼灼于人,故无复书且南北乐府率有歌引。贺陋诸家,今重作公莫舞歌云。方花古础排九楹,刺豹淋血盛银罂。华筵鼓吹无桐竹,长刀直立割鸣筝。横楣粗锦生红纬,日炙锦嫣王未醉。腰下三看宝玦光,项庄掉鞘栏前起。材官小尘公莫舞,座上真人赤龙子。芒砀云端抱天回,咸阳王气清如水。铁枢铁楗重束关,大旗五丈撞双环。汉王今日须秦印,绝膑刳肠臣不论。
《公莫舞歌》描绘了项伯在宴会上为刘邦助威的场景。宴会上,壮士们气宇轩昂,因此没有再写乐府诗的引子。李贺重作此歌,以表达对壮士的赞美。方形的花园中,古老的柱子排列如九根楹柱,鲜血淋漓的豹皮盛在银罂中。华丽的筵席上没有竹乐器,长刀直立,割断了乐声。横梁上粗糙的锦缎上绣着红色的纬线,阳光炙烤着锦缎,王未醉酒。腰间宝玦的光辉闪烁,项庄在栏前挥舞着剑。小尘官请不要舞蹈,座上的真人如赤龙子。芒砀山云端环绕,咸阳的王气清澈如水。铁枢和铁楗重重地束住关口,大旗五丈高,撞击着双环。今天汉王需要秦印,绝不能让臣子肆意妄为。
作者介绍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奇特的想象和鲜明的个性而闻名。李贺在诗歌创作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常常用浓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人生的各种境遇。
创作背景
《公莫舞歌》创作于唐代,正值王朝的鼎盛时期,李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的雄壮气氛和英雄情怀。
《公莫舞歌》是一首充满英雄气概的诗,李贺通过对宴会场景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壮士们的豪情与气度。诗中通过对项伯和刘邦的历史情境的再现,表达了对忠诚与英勇的赞美。诗的开头便点明了主题,直接引入了历史人物,使得整首诗具有浓厚的历史感。
诗中丰富的意象如“方花古础”、“刺豹淋血”等,生动展现了宴会的豪华与壮丽,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此外,李贺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韵律和谐,节奏感强烈。
整首诗不仅表现了壮士的气魄,更深入探讨了忠诚与权力的关系。汉王需要秦印,暗指权力的象征,而“绝膑刳肠臣不论”则透露出对臣子忠贞的期望与痛惜。通过历史的叙述,李贺传递出对英雄精神的敬重和对历史命运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英雄气概的赞赏与对历史命运的思考。李贺通过历史人物的情境,探讨了忠诚与权力的关系,表现出对英雄精神的敬重。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容,也承载了对历史、忠诚、权力等主题的深刻思考。每个意象都在诗中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增强了整体的表现力。
诗词测试
《公莫舞歌》主要描写了哪个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宝玦”象征什么?
“绝膑刳肠臣不论”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解读
李贺的作品多是对历史的回望与思考,充满了对壮士精神的歌颂,而李白则更关注于个人的情感抒发与对自由的向往,这两种风格都在唐代诗歌中占有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