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游灵洲山》

时间: 2025-05-02 01:40:13

诗句

为爱鳌峰胜,灵洲阁影蟠。

东南观欲尽,天地若为宽。

云树闲清昼,江帆乱激湍。

山川迂岁月,风雨又凭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0:13

原文展示:

游灵洲山
作者: 伦以谅 〔明代〕

为爱鳌峰胜,灵洲阁影蟠。
东南观欲尽,天地若为宽。
云树闲清昼,江帆乱激湍。
山川迂岁月,风雨又凭阑。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之所以喜欢这座鳌峰,是因为灵洲阁的影子蜿蜒延展。
从东南方向观望,景色似乎无穷无尽,天地间显得格外宽阔。
白云和树木在清闲的白昼中交融,江上的帆船在急流中纷纷扰扰。
山河的变化经历了岁月,风雨又让我凭栏而立。


注释:

字词注释:

  • 鳌峰:指特定的山峰,象征高耸之物,或寓意为胜利与壮丽。
  • 灵洲阁:指这座山上的一座阁楼,阁楼的影子在水面上蜿蜒。
  • 东南观欲尽:从东南的方向看,似乎没有尽头。
  • 天地若为宽:天地之间的视野开阔,令人感到宽广。
  • 云树闲清昼:白天阳光明媚,云朵与树木显得悠闲。
  • 江帆乱激湍:江面上帆船被激流冲击,显得非常忙乱。
  • 山川迂岁月:山河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 风雨又凭阑:在风雨中,诗人再次倚靠在栏杆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鳌峰”和“灵洲阁”在古代文人诗词中,多用于表现高远的理想与志向。阁楼多作为文人雅集之地,象征着文人对自然的向往以及人文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伦以谅,明代诗人,身世不详,但在文人圈中以其独特的山水诗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风光,常流露出淡淡的乡愁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游览灵洲山时,灵洲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诗人在游历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流转,故而作此诗以抒发内心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风格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灵洲山的自然风光与作者的情感。开篇“为爱鳌峰胜,灵洲阁影蟠”,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灵洲山的热爱与向往,阁楼的影子蜿蜒,给人一种静谧而悠远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东南观欲尽,天地若为宽”描绘出开阔的视野,仿佛天地之间的界限都被打破,令人感受到自然的博大与无尽。接下来的“云树闲清昼,江帆乱激湍”则是对日常生活的描绘,白天的清闲与江面上帆船的忙乱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山水的恬静,也映衬了人世间的纷扰。结尾“山川迂岁月,风雨又凭阑”则把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恒久结合起来,诗人似乎在感叹岁月的无情与自然的永恒,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人生的沉思,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为爱鳌峰胜,灵洲阁影蟠。
    表达了对鳌峰的喜爱,并描绘了灵洲阁的影子在水中蜿蜒的美景。

  2. 东南观欲尽,天地若为宽。
    从东南方向观看,似乎无边无际,天地间显得格外宽广。

  3. 云树闲清昼,江帆乱激湍。
    在阳光明媚的白天,白云与树木显得悠闲,而江上的帆船在急流中显得忙碌。

  4. 山川迂岁月,风雨又凭阑。
    山河的变化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诗人又在风雨中倚靠栏杆,感慨时光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灵洲阁影蟠”,影子蜿蜒比喻了山水之间的和谐美感。
  • 对仗:如“云树闲清昼,江帆乱激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灵洲山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体现出一种超然与淡泊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鳌峰:象征着高尚与壮丽,代表着人们对理想的追求。
  • 灵洲阁:是文人雅集之地,象征着人文精神和追求。
  • 云树:体现了自然的和谐美,表现出宁静与悠闲的意境。
  • 江帆:代表了人世间的纷扰与忙碌,形成与自然的对比。
  • 风雨:象征着人生的艰辛与岁月的流逝,表现诗人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灵洲阁”象征什么?
    A. 自然风光
    B. 文人精神
    C. 人生烦恼
    D. 历史遗迹

  2. “东南观欲尽”表达了什么意境?
    A. 视野的狭窄
    B. 自然的开阔
    C. 生活的平淡
    D. 时间的流逝

  3. 诗人最后一句中的“凭阑”有何意义?
    A. 描述景色
    B. 感叹岁月
    C. 展示情感
    D. 表达孤独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同样表现了对山水的热爱。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的宁静与人生的哲思。

诗词对比:

  • 比较伦以谅的《游灵洲山》和王维的《山居秋暝》,前者侧重于描绘自然景观的开阔与人情的交融,后者强调自然环境的宁静与内心的沉思。两首诗都展示了不同的自然意象与情感基调,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明代诗人研究》
  • 《山水诗的艺术魅力》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暮春 和何元章 鸿渐后宦游广中有诗云不羡黄盏不羡白玉杯不 越江之岸人家皆临水种竹叠石作迳其屋然嗟今 岳阳道中 园中锦被花始开一枝红白二色赵守以二诗见报 元信自当州遣朋尊以明彻冰壶名酒作二十八言 元旦二首 元旦二首 寓灵峰寺感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十字旁的字 席上 暗室屋漏 苦征恶战 恬不为意 打抱不平 马字旁的字 秃宝盖的字 包含仓的成语 死中求活 新谷 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济世爱民 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門字旁的字 小字头的字 歧路亡羊 瓶沉簪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