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07: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07:16
雕巧春风弄物华,有春无巧是天涯。
鸠鸣近似见桑叶,村暗全然无杏花。
春风轻巧地吹拂着万物,春天虽然来了,但似乎没有了巧妙的景致,仿佛只能在远方见到。鸠鸟的鸣叫声仿佛在提醒我见到了桑叶,而村庄里却是暗淡无光,完全看不见杏花的影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郑刚中是宋代的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以细腻、清新著称,往往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变化,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思考。
创作背景: 《暮春》写于春末时节,诗人在春天的结束之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失落的结合,反映出对春光易逝的惋惜和对自然生命的深刻思考。
《暮春》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诗的开头,“雕巧春风弄物华”,传达出春风轻柔细腻,春天的万物在这一场春风中绽放出迷人的光彩。然而,随即转入“有春无巧是天涯”,诗人似乎感到美丽的景致变得遥不可及,暗示春天的美丽也在悄然流逝,令人感到一丝惆怅。
接下来的“鸠鸣近似见桑叶”,描绘了春天的生机,鸠鸟的鸣叫声仿佛在提醒人们春天的到来,但“村暗全然无杏花”的叙述则是对比,展现了乡村的苍凉与春天的失落。诗人在这里通过对比手法,反映了内心的隔绝与失落感。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意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伤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春天的种种,却又在结尾处引发出深刻的思考,形成了一种悲而不伤的情感基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春天的画面,蕴含着生命的喜悦与短暂,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无常。
诗词测试:
诗中“雕巧春风”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气息
B. 人工的雕刻
C. 风的力量
“村暗全然无杏花”是在表达什么情感?
A. 乡村的繁华
B. 对春天的失落
C. 对自然的赞美
诗中提到的“鸠鸣”主要象征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春天的生机
C. 时光的流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郑刚中的《暮春》更加着重于细腻的自然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流露,而杜甫则通过对国家动荡的感慨展现人文关怀与历史责任感。两首诗在题材上均涉及春天,但情感基调与表达方式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