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5:45
奉和鲁望樵人十咏。樵火
作者: 皮日休〔唐代〕
山客地炉里,然薪如阳辉。
松膏作滫瀡,杉子为珠玑。
响误击刺闹,焰疑彗孛飞。
傍边暖白酒,不觉瀑冰垂。
在山中的客人在地炉旁,燃烧的柴火如同阳光般明亮。
松树的树脂像流水般流淌,杉树的果实犹如珍珠般闪耀。
火焰的响声误打扰了宁静,火焰仿佛彗星般飞舞。
旁边的温暖白酒,使我不知不觉地感到冰雪低垂。
皮日休(约834-883),字季常,号澄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生于一个文人家庭,早年受到良好的教育。皮日休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独特的个性著称,崇尚道家思想,常以自然为题材,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经济发展,山林资源丰富,樵人们在山中砍柴生火,展现了那一时代的乡村生活场景。皮日休通过描写樵火,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首诗描绘了樵人在山中生火的场景,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开头两句“山客地炉里,然薪如阳辉”,以生动的比喻将火焰与阳光相提并论,生动地描绘出火焰的明亮与温暖。接下来的句子“松膏作滫瀡,杉子为珠玑”,则通过自然的细节展现出生活的美好,将松脂和杉子比作流动的水和珍贵的珠宝,暗示自然界的丰饶与美丽。
第三、四句“响误击刺闹,焰疑彗孛飞”则通过火焰的声响和形态传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火焰的舞动与声响似乎在打破周围的宁静。而最后一句“傍边暖白酒,不觉瀑冰垂”则将温暖的酒与寒冷的冰形成鲜明对比,表明在温暖的环境中,人们可能会忘却外界的严寒,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满足与享受。
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生动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温情与对自然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反映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诗中“然薪如阳辉”中的“阳辉”比喻什么?
A. 太阳的光辉
B. 明亮的水面
C. 繁星的闪烁
诗中提到的“松膏”代表什么?
A. 火焰
B. 树脂
C. 酒
诗人在最后一句中表达了怎样的感受?
A. 冷漠
B. 满足与享受
C. 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