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4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4:41:11
咏蟹 / 咏螃蟹呈浙西从事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全诗翻译:
在我没有去过沧海之前,就已经听说了它的名声。它的生命中不仅有骨骼,连肉体也是由此而生。不要说它无心畏惧雷电,海龙王所居之处,它也是可以自由横行的。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蟹在古代诗词中常被赋予象征意义,象征着坚韧与顽强。提到“海龙王”,则是对海洋神秘力量的尊重与敬畏。
作者介绍:
皮日休(约 835-883年),字梦得,晚唐时期诗人,善于描写生活,尤其擅长写景抒情,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皮日休在浙江西部任职期间,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及对自然的观察。诗中通过蟹这一形象,表达了对生命的理解与思考。
这首诗以蟹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大海的敬畏与蟹的赞美。开篇“未游沧海早知名”,表达了蟹在海洋生态中不可或缺的地位,犹如人们对大海的向往和神秘感。接着“有骨还从肉上生”则通过生物学的角度,强调了蟹的生存能力与生命的坚韧。
“莫道无心畏雷电”一语,透出诗人对蟹的赞美,认为即使在雷电交加的境遇下,蟹也能在海龙王的庇护下横行无阻,展现了其勇敢与无畏的精神。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蟹的形象,更是借蟹之喻,表达人生的坚韧与对自然的敬畏,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对自然的敬畏,表达了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勇敢与坚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在诗中提到的“海龙王”象征什么?
“未游沧海早知名”中的“沧海”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蟹表现了什么样的精神?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两首诗都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思考,但皮日休的诗更多地关注生命的顽强,而白居易则倾向于表达对离别的感伤与思考。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与学习,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咏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