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3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3:01
避地毗陵,寒月上孙徽使君兼寄东阳王使君三首
一到毗陵心更劳,
冷吟闲步拥云袍。
岂缘思妙尘埃少,
自是风清物态高。
野色疏黄连楚甸,
故山奇碧隔河桥。
终须愚谷中安致,
不是人间好羽毛。
常忆双溪八咏前,
讲诗论道接清贤。
文欺白凤真难及,
药撚红蕖岂偶然。
花湿瑞烟粘玉磬,
帘垂幽鸟啄苔钱。
自怜不是悠悠者,
吟嚼真风二十年。
雷车雨滴阶声,
寂寞焚香独闭扃。
锦绣文章无路达,
袴襦歌咏隔墙听。
松声冷浸茶轩碧,
苔点狂吞纳线青。
唯有孤高江太守,
不忘病客在禅灵。
一到毗陵心里更感劳累,
冷冷吟唱闲步着,披着云袍。
难道是因为思念的尘埃少,
其实是风清物态高。
田野的颜色稀疏而泛黄,连着楚地的风景,
故乡的奇碧被河桥隔开。
终究要在愚谷中安然致志,
这并不是世间的美好羽毛。
常常怀念双溪八咏之前,
与清贤讨论诗词道理。
文采才华难以比拟白凤,
药撚红蕖岂是偶然。
花湿瑞烟粘着玉磬,
帘子垂下幽鸟啄着苔钱。
自怜不是那悠然自得的人,
吟咏真风已二十年。
雷车雨滴在阶声,
寂寞中焚香独自闭门。
华丽的文章无处传达,
袴襦的歌声隔墙而听。
松声冷浸茶轩的碧,
苔点狂吞着纳线的青。
只有孤高的江太守,
不忘病客在禅灵。
作者介绍:贯休(约830—912年),字惟明,号幽云,唐代著名诗人,出生于今江苏省。贯休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佛教哲学的了解而闻名,常在作品中融入对人生、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诗人避地毗陵之际,表达了他在自然中游历的感受,以及对文人聚会的怀念和对生活的反思。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政治动荡和个人命运常常交织,诗人的心情也因此而愈发沉重和复杂。
贯休的《避地毗陵,寒月上孙徽使君兼寄东阳王使君三首》是一首清新而富有哲理的诗作。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展现了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头两联描绘了诗人在毗陵的闲适状态,但随之而来的是对人生的忧虑和思考。诗人用“岂缘思妙尘埃少,自是风清物态高”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矛盾:在悠闲的表面下,其实内心充满了对尘世的思索。
第三联通过对双溪的怀念,表现出诗人对过去的眷恋与对清淡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文人雅集的渴望。诗中提到的“文欺白凤”与“药撚红蕖”更是展现了诗人对文采与才华的自省与感慨。
后两联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孤独中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唯有孤高江太守”一句,暗示诗人在追求精神世界的宁静与超脱,同时也昭示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与寄托。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贯休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邃的哲思,体现了他作为唐代诗人对人、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选择题:贯休的《避地毗陵》写于哪个地方?
A. 长安
B. 毗陵
C. 洛阳
D. 杭州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白凤”意指__。
判断题: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追求。
A. 对
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