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1:02
闻知己入翰林
作者: 贯休 〔唐代〕
天骥头似鸟,倏忽四天下。
南金色如椹,入火不见火。
吾交二名士,遽立于帝左。
凤姿既出世,天意嘱在我。
奇哉子渊颂,无可无不可。
听说我的知己被选入翰林,
那天马的头就像鸟儿,瞬间飞遍四方。
南方的金子像椹果,放在火中却不见火焰。
我与两位名士交往,立刻被任命在皇帝的左右。
凤的姿态已经出现于世,天意将重任托付于我。
奇妙的是子渊的赞颂,既无所求,也无所谓。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天骥”与“凤姿”,均为古代文人对人才的比喻,象征着卓越的才华和高贵的品格。“子渊颂”可能指的是对某种高尚品质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对知己的崇敬之情。
作者介绍: 贯休(公元830-912年),唐代诗人,字宗之,号弘觉。贯休生活在唐朝中后期,曾任官职,诗风清新俊逸,常以自然与人生为题材,具有鲜明的个性。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贯休得知朋友入翰林的消息,表达了对知己的祝贺与欣喜,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精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知己入翰林的欣喜与自豪,同时也反映出对命运与前途的思考。开头以“天骥头似鸟”比喻知己的才华,使人联想到其无与伦比的能力与潜力;接着“南金色如椹”,则以金色的珍贵象征知己的价值。接下来的“吾交二名士”,显示了作者与名士交往的自豪感,并通过与帝王的亲近,反映出一种权力与荣耀的结合。
整体来看,贯休的诗歌不仅仅是在表达对朋友的祝贺,更是在探讨人与命运、人与社会的关系。诗中的“凤姿既出世,天意嘱在我”则流露出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责任感,说明了他对自己处境的反思。最后通过“奇哉子渊颂”,将个人的成就与历史的长河相结合,展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知己入翰林的祝贺与自豪,同时也对命运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友情、才华与命运交织的复杂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贯休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答案:B
诗中“天骥”象征什么?
A. 一种动物
B. 杰出的人才
C. 传说中的神话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子渊”可能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诗人的朋友
C. 历史上著名的士人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贯休的《闻知己入翰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对亲朋的思念,但贯休更侧重于对知己成就的欣喜,而杜甫则流露出对兄弟的深切思念与忧虑。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深厚的人际情感。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贯休的《闻知己入翰林》这首诗的内涵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