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日类试院雨中制司送酒关子二首》

时间: 2025-07-28 16:11:21

诗句

学省三年别,文闱九日同。

登高迟曲糵,避湿到芎藭。

田舍飘零后,江湖震荡中。

忍将忧国泪,滴向菊花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6:11:21

原文展示:

学省三年别,文闱九日同。
登高迟曲糵,避湿到芎藭。
田舍飘零后,江湖震荡中。
忍将忧国泪,滴向菊花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经历了三年的离别后,重回学府与同窗相聚的感慨。因登高而醉酒,避开雨湿的环境,来到菊花盛开的地方。然而,身处乡村的动荡和江湖的震荡,作者心中满怀忧国之情,泪水不禁滴落在菊花丛中。

注释:

  • 学省:指的是学术界或学宫,可能指代考取功名的地方。
  • 文闱:指的是文人考试的场所。
  • 曲糵:指的是一种酒,通常是低度酒。
  • 芎藭:指的是一种植物,常用于比喻清幽的环境。
  • 田舍:指的是乡村的房舍。
  • 江湖:常指水路和山野,象征动荡不安的环境。
  • 菊花丛:菊花在古代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表达出作者的忧郁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石,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但其诗歌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常常表达对国家、社会的关怀及个人的情感纠结。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作者离开学府后,重回熟悉的环境,在经历了政治动荡和个人困扰后,诗人通过写诗来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学省三年别”开篇,突显了作者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与长久的分别。作者在这段时间里,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尤其是在国家动荡的背景下,诗人内心的情感更加复杂。接着,“登高迟曲糵”一句,描绘了诗人在聚会中饮酒作乐,却因外界环境的湿冷而感到不适,反映出诗人对当下生活的不满与困惑。诗中提到的“田舍飘零后,江湖震荡中”,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忧虑,乡村的宁静与动荡的江湖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社会的不安与个人的无力感。最后,诗人以“忍将忧国泪,滴向菊花丛”收尾,表达了深沉的家国情怀,菊花作为高洁的象征,在此处不仅是对友谊的寄托,更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学省三年别:开篇点明了时间的跨度,强调了三年来的分别。
  • 文闱九日同:暗示重聚的时刻,带有一丝欢庆之意。
  • 登高迟曲糵:饮酒作乐,却因外界环境的影响,心情复杂。
  • 避湿到芎藭:寻找一个避雨的清幽之地,反映出对宁静的向往。
  • 田舍飘零后:乡村的动荡,暗示国家动乱。
  • 江湖震荡中:江湖象征着社会的不安。
  • 忍将忧国泪: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国之情。
  • 滴向菊花丛:以菊花象征高洁,寓意着对友谊和国家的情感寄托。

修辞手法:

  • 对比:乡村的宁静与江湖的动荡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将忧国之泪赋予了情感,使得情感更加生动。
  • 象征:菊花象征着高洁与忧伤。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友谊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展现出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生活的复杂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学省:象征求知与成长。
  • 曲糵:代表欢聚与放松。
  • 芎藭:象征着清幽、宁静的环境。
  • 菊花:象征高洁与忧伤,寄托对国家的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学省”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学术界
    • B. 政府
    • C. 市场
    • D. 乡村
  2. 诗中“滴向菊花丛”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望
    • B. 忧国之情
    • C. 欢乐
    • D. 愤怒

答案:

  1. A. 学术界
  2. B. 忧国之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石的此诗与杜甫的《登高》进行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对高洁理想的追求,但李石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更加关注国家的命运与民族的前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李石诗集》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书籍。

相关查询

彦博许见过不至 章少隐尝有逸句云片片梅花随雨脱浑疑春雪堕 刘伯山书来云有施主为造一亭刘子澄名曰竹溪 次滕彦真韵三首 以旧诗寄投谢昌国三首 将至溧阳示宗父 步溪头 抚州初程夜寄孙温叟甘叔异 王岩 简徐季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兰的成语 龍字旁的字 气字旁的字 而字旁的字 纪纲人论 固陋 颤巍巍 包含赘的词语有哪些 风云榜 抉目东门 画栋雕梁 斗字旁的字 说东谈西 岩栖穴处 荐骨 反文旁的字 谷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