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阮郎归》

时间: 2025-04-27 18:03:30

诗句

风中柳絮水中萍。

聚散两无情。

斜阳路上短长亭。

今朝第几程。

何限事,可怜生。

能消几度春。

别时言语总伤心。

何曾一字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3:30

阮郎归

原文展示:

风中柳絮水中萍。聚散两无情。斜阳路上短长亭。今朝第几程。何限事,可怜生。能消几度春。别时言语总伤心。何曾一字真。

白话文翻译:

在风中飘荡的柳絮和水面漂浮的浮萍,聚散之间没有丝毫情感。斜阳下的路上,短长的亭子令人感慨,今天又走到了哪一程呢?生活中有多少事情,让人感到惋惜,能消磨多少个春天。分别时的言语总是让人伤心,曾几何时,哪一句话是真心实意的呢?

注释:

  • 柳絮:柳树的絮状花絮,象征着离别和飘荡的情感。
  • 水中萍:指浮萍,随水漂浮,象征着无根的漂泊。
  • 短长亭:短亭和长亭,表示分别时的场所。
  • 何限事:指生活中种种无奈和可怜的事情。
  • 几度春:春天的次数,象征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从叔,字子明,号云峰,宋代诗人。他的诗歌兼具婉约与豪放,情感真挚且细腻,常以自然景物寄托自己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阮郎归》创作于王从叔的游历生涯中,表达了他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诗歌鉴赏:

《阮郎归》是一首充满感伤和思索的词作。词中以自然景物为引子,展现了人生离合的哲理。开头两句“风中柳絮水中萍”,运用了柳絮和浮萍的意象,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既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聚散,也暗指人生的无奈。接下来的“斜阳路上短长亭”,则描绘了一个即将分别的场景,短亭与长亭的对比,暗示着分别的短暂与漫长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到无尽的惆怅。

“今朝第几程”一句,传达了对旅途的迷茫与思考,似乎在询问自己这一刻所处的位置和状态。而“何限事,可怜生”则是对生活无常的感慨,感到生活中的种种都是可怜的,令人无奈。最后几句“别时言语总伤心,何曾一字真”,则是对离别时言语的怀疑,表现出深深的失落感和对真情的渴望。

整首词在情感上既有对离别的怅然,又有对生活的追问,展现了王从叔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中柳絮水中萍:描绘自然景象,象征着飘荡不定的人生。
  • 聚散两无情:表达对人际关系的无奈,聚散之间没有真情。
  • 斜阳路上短长亭:描绘分别的场景,短亭与长亭交替,增添了离别的情绪。
  • 今朝第几程:询问人生旅途的进展,带有迷茫感。
  • 何限事,可怜生:感叹生活中的无奈与可怜。
  • 能消几度春:时间的流逝,问道能消磨多少春天。
  • 别时言语总伤心:离别时的言辞往往是伤感的。
  • 何曾一字真:对离别时所说话语真心的质疑,体现内心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柳絮和浮萍比作人生的无常。
  • 对仗:短亭与长亭之间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自然意象表达了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真情的渴望,情感真挚而深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絮:象征离别与无常。
  • 浮萍:象征漂泊与无根。
  • 斜阳: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亭子:象征分别的地点与心情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风中柳絮”象征什么? A. 喜悦 B. 离别 C. 友谊
  2. “今朝第几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迷茫 B. 快乐 C. 平静
  3. “别时言语总伤心”意指什么? A. 祝福 B. 伤感 C. 开心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诗词对比:

可以将王从叔的《阮郎归》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两者都涉及离别与思念,但李清照的词更为细腻柔情,而王从叔则在自然意象中蕴含了更多的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选》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蓦山溪·观公形貌 蓦山溪·挂冠神武 蓦山溪 蓦山溪 蓦山溪 蓦山溪·修行学道 蓦山溪 午发桃源,明日抵清河矣 蓦山溪 蓦山溪(少孙咏鲁直长沙旧词,因次韵) 蓦山溪·饭蔬饮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糸字旁的字 政荒民弊 肝胆披沥 不容争辩 包含攻的成语 朱襮 韦字旁的字 成夜 包含麟的成语 阜字旁的字 包含唯的词语有哪些 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西字头的字 村邻乡舍 至高无上 染丝之叹 里字旁的字 倚闾之思 井管拘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