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15: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5:20
李尚书挽词二首
——梅尧臣
相门三世贵,家法百年同。
天子赐恩礼,史臣书祖风。
笳声穿苦雾,陇穴启寒蓬。
自古焉能免,於兹是始终。
这首诗的意思是:相门的家族已经世代显贵,家规延续了百年。天子对他们的恩赐与礼遇,史官也记录了他们的祖辈风范。笳声穿透了浓雾,开启了陇头的寒蓬。自古以来,又有谁能逃避生死呢?这就是生死的终极命运。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宗正,号青山,晚号白云山人,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咏物抒怀和挽歌。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人情世事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是梅尧臣为悼念一位显贵的李尚书所作,反映了对逝者的哀悼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显赫家族与个人命运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与无奈。
这首挽词通过对李尚书家族兴盛与个人命运的对比,展现了梅尧臣对生死无常的哲思。诗的开头两句明确了李尚书的显贵出身,强调了家族的光辉历史与严谨的家规,这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然而,随着诗意的展开,笳声穿透苦雾,暗示着即使在这样的荣华富贵中,也难以逃避生死的悲哀。最后一句直白地指出,生死是人类无法逃避的命运,使整首诗在感伤中又带有一种哲理的深邃。
梅尧臣的用词精炼而富有情感,尤其是在描绘笳声与苦雾的意象时,给人一种凄凉而深刻的印象。他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慨的结合,形成了诗歌独特的情感基调。在整个诗中,隐含着一种对生死轮回的思考,而这种思考又与李尚书的显贵身份形成鲜明对比,使得诗歌更具深度。
整首诗围绕着生死无常的主题展开,通过对显贵家族与个体命运的对比,传达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奈之感。同时,诗中也反映出对逝去者的深切怀念与哀悼。
李尚书的家族有多少代的显贵?
诗中哪个意象象征着哀伤?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内容?
对比梅尧臣的挽词与杜甫的《哀江头》,两者均表现出对逝者的哀悼,但梅尧臣更侧重于家族背景与生死哲理的思考,而杜甫则更强调个人对历史的感慨与无奈。两首诗通过各自的视角,展现了对生命与死亡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