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0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00:04
欲向萧关外,穷阴雪暗沙。
碛寒鸿雁少,冰合水泉赊。
自有从军乐,应无去国嗟。
春风曾不到,吹角寄梅花。
我想要去萧关以外的地方,那里阴暗、寒冷,雪覆盖着沙土。
荒漠中寒冷的地方,鸿雁很少,冰封了水泉,流动变得缓慢。
从军的人自有从军的乐趣,应该没有去国的怨言。
春风从未到过这里,角声吹响,把梅花的消息寄托给远方。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云溪,宋代诗人,曾任官职,主张以诗歌抒发个人情感,作品风格清新、高远。 创作背景:此诗大约创作于梅尧臣任职于环州期间,表达了他对边疆生活的感受及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从军生活的复杂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边关的寒冷和荒凉,表达了诗人在萧关外的孤寂感受。开头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营造出阴冷的氛围,诗人欲往的地方充满了雪与沙,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诗人提到鸿雁的稀少和水泉的冰封,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凄凉。诗中提及“从军乐”,显示出作者对军旅生活的理解与认同,强调了即使身处艰苦环境,士人也应怀有乐观精神。最后两句通过春风与梅花的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暗示着希望与生机,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情感,既有对家乡的怀念,又有对身处边疆生活的认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萧关”是指什么地方?
诗中的“春风”象征着什么?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1.A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环州通判张殿丞》与杜甫的《春望》均描写了士人对国家和故乡的思念,但梅尧臣的诗更侧重于边境的艰苦生活,而杜甫则更关注战乱带来的悲痛。两者都展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及对未来的渴望。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