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2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25:08
金陵晚望
高蟾 〔唐代〕
曾伴浮云归晚翠,
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
一片伤心画不成。
我曾经在浮云的陪伴下,欣赏晚霞的翠绿;
如今仍然在落日的余晖中,听着秋天的声音。
世间有无数的画家,但再美的画也无法表现我此时的伤感。
“金陵”指的是南京,是古都之一,因其风景如画而著称。诗中提到的“浮云”和“落日”都与自然景观相关,常用以表达诗人的情感。古代诗词中,画家常被用来比喻那些对美有深刻理解的人,而“丹青”则是古代画画的术语,表现了画家的技艺。
高蟾,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自然山水为题材,情感细腻,充满哲思。其诗风受王维影响,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该诗写于黄昏时分,诗人可能因目睹金陵美景而感慨万千,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向往与内心的无奈。通过对比画家的技艺与自身的情感,展现了人对于美的追求与难以表达的内心伤痛。
《金陵晚望》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内心的伤感。首句“曾伴浮云归晚翠”以浮云为引,描绘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仿佛诗人曾沉醉于金陵的秋日美景中。接着“犹陪落日泛秋声”则将时间推向黄昏,声音的描写增添了诗的动感,使得整个场景愈加生动。最后两句则揭示了诗人的无奈,尽管有无数的艺术家能够描绘风景,但对于个体情感的表达却是无能为力的。这种情感的无奈与美景的对比,使得整个诗篇充满了深邃的哲思,令人感同身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的渴望,展现了唐诗的艺术特点。
曾伴浮云归晚翠:
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
一片伤心画不成: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金陵美景的赞美与对自身情感的无奈。诗人感叹美的无法言表,展现了对艺术与情感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浮云”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丹青手”指的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