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及第后忆旧山》

时间: 2025-05-09 02:07:03

诗句

偶献子虚登上第,却吟招隐忆中林。

春萝秋桂莫惆怅,纵有浮名不系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07:03

原文展示:

偶献子虚登上第,却吟招隐忆中林。
春萝秋桂莫惆怅,纵有浮名不系心。

白话文翻译:

偶然献上诗篇,恰巧在子虚阁登上第。
不禁吟诵招隐的诗句,回忆起那片幽静的林间。
春天的藤萝和秋天的桂花,何必感到惆怅?
即使有浮华的名声,也无法让我心有所系。

注释:

  • 子虚:子虚阁,古代文人聚会的地方,象征文人情怀。
  • 招隐:指隐士生活,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春萝秋桂:指春天的藤萝和秋天的桂花,象征自然之美。
  • 浮名:指虚浮的名声,强调其不具实际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白居易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关注民生的主题而著称,作品数量众多,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白居易及第后,表现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反映了他向往隐居生活的愿望。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旧山林的怀念,以及对浮名的不屑。

诗歌鉴赏:

《及第后忆旧山》是一首表达淡泊名利、向往隐居生活的诗。诗人以“偶献子虚登上第”开篇,表明自己在获得功名后,心中却并不激动,反而回忆起曾经的宁静时光。通过“春萝秋桂莫惆怅”的描写,诗人将自然的美好与内心的宁静结合起来,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诗中的“纵有浮名不系心”更是点明了主题:即使名声在外,心中却依然不以此为重,反而渴望回归自然,追寻内心的宁静。

白居易的诗风,以通俗易懂而富有哲理见长,能够让人感受到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功名的淡泊和对自然的眷恋,体现了他内心的真实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偶献子虚登上第:偶然间献上诗篇,恰好在子虚阁中登第,表达了获得功名的意外与随意。
  2. 却吟招隐忆中林:反而吟诵招隐的诗句,回忆起曾经幽静的山林,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3. 春萝秋桂莫惆怅:春天的藤萝和秋天的桂花不必感到惆怅,说明即使生活中有美好,也不必感到失落。
  4. 纵有浮名不系心:即使有虚浮的名声,也无法让我心有所系,强调了名声的无奈与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春萝秋桂”,形成了和谐的音韵。
  • 象征:春天和秋天的花象征着时光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功名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名利的无所依恋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春萝: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秋桂:象征着成熟与收获,带有淡淡的忧伤。
  • 中林:象征着宁静与隐逸的生活,反映了诗人向往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子虚”指的是什么地方? A. 书院
    B. 隐士居所
    C. 文人聚会的地方
    D. 庙宇

  2. 诗人对浮名的态度是?
    A. 追求
    B. 无所谓
    C. 羡慕
    D. 愤怒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鸟鸣涧》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可以将白居易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表现方式的不同。白居易更强调对名利的淡泊,而王维则侧重自然之美与心灵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词典》

相关查询

念奴娇 赋访云主人桐影小筑 念奴娇 其十六 五和 念奴娇 春日玉峰叶九来招饮半茧园时梅花正开酒间话旧有感 念奴娇 二月十二日妙光阁下感赋 念奴娇 忠州白公祠废址怀古 念奴娇 题巢南《笠泽词征》,用檗子韵 念奴娇 同费钟石宗伯再和桂洲扈驾南巡 念奴娇 送家季其年归阳羡,用顾庵柬西樵、其年长调先成韵 念奴娇 梅花 念奴娇 酬归德侯仲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春风化雨 诡谲怪诞 遭遇不偶 包含衿的词语有哪些 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边框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陵劲淬砺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见字旁的字 肉字旁的字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梓桑 饥虎不可为邻 船到桥门自会直 示字旁的字 风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