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六十六》

时间: 2025-05-09 02:03:31

诗句

病知心力减,老觉光阴速。

五十八归来,今年六十六。

鬓丝千万白,池草八九绿。

童稚尽成人,园林半乔木。

看山倚高石,引水穿深竹。

虽有潺湲声,至今听未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03:31

原文展示

病知心力减,老觉光阴速。
五十八归来,今年六十六。
鬓丝千万白,池草八九绿。
童稚尽成人,园林半乔木。
看山倚高石,引水穿深竹。
虽有潺湲声,至今听未足。

白话文翻译

我知道身体虚弱,心力也减退,感到时光流逝得很快。今年我六十六岁,五十八岁时从外地回到家。我的鬓发已经白了许多,池塘边的草却还是那么绿。童年已经过去,园林中的树木也长成了半人高。我倚着高石看山,顺着水流走进深竹林。虽有潺潺水声,然而到现在我依然觉得不够。

注释

  • :指的身体的虚弱。
  • :知道,意识到。
  • 心力减:心力减退,精神和体力都衰弱。
  • 老觉:年老后感觉到。
  • 光阴速:时光流逝得快。
  • 归来:指回到家乡。
  • 鬓丝:指的是鬓发的白色。
  • 池草:池塘边的草。
  • 童稚:童年,稚嫩的岁月。
  • 园林:指园子和树林。
  • 潺湲声:流水的声音。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通过“看山倚高石,引水穿深竹”等描写,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生活的思考,折射出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哲理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诗风和关注民生的题材著称。他的诗作涉及的题材广泛,涵盖了政治、生活、爱情等多个方面,尤其以《琵琶行》《长恨歌》最为人熟知。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自己衰老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流露出对岁月的感慨与对生命的珍惜,正是他人生阅历的真实写照。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对于衰老和时光流逝的感悟。开头的“病知心力减,老觉光阴速”直接表明了诗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认识和对时间流逝的敏感。接下来,诗人回忆起五十八岁回乡的情景,时光的流转让他感慨良多。鬓发的白色与池塘草的绿意形成对比,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自然的常在。通过“童稚尽成人”,诗人展现了岁月带来的变化,人生的成长与成熟。

“看山倚高石,引水穿深竹”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他在自然中寻找一种心灵的慰藉,尽管“虽有潺湲声,至今听未足”,仍然觉得不够,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这种内心的深处感受,既有对岁月的无奈,也有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真挚的情感,展现了白居易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病知心力减:诗人意识到自己健康状况下降,心力不足,直接表露出对衰老的感受。
  2. 老觉光阴速: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愈加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之快。
  3. 五十八归来,今年六十六:回忆起五十八岁时归乡的情景,时间的推移显得格外明显。
  4. 鬓丝千万白,池草八九绿:白发的增多与池塘草色的依然鲜绿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生命的变迁。
  5. 童稚尽成人,园林半乔木:童年已逝,成长的痕迹在园林中显现,暗示人生的历程。
  6. 看山倚高石,引水穿深竹:诗人借景抒情,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7. 虽有潺湲声,至今听未足:尽管有流水的声音,仍觉得心中难以满足,展示对生活的向往与不满。

修辞手法

  • 对比:白发与绿草的对比,突出生命的无常。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表现诗人的内心感受。
  • 象征:鬓发的白色象征衰老,池草的绿象征生命的延续。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岁月的感慨与思考,传达出对生命的珍惜与对自然的热爱,揭示了衰老与成长之间的矛盾,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白发: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 池草:象征自然的生机与生命的延续。
  • 高石与深竹:象征着稳重与宁静的心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的《六十六》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青春的怀念
    • B. 对衰老与时光的感慨
    • C. 对自然的赞美
  2. 诗中提到“池草八九绿”,意在表达什么?

    • A. 生命的脆弱
    • B. 自然的生命力
    • C. 衰老的无奈
  3. 诗人通过“看山倚高石,引水穿深竹”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生活的厌倦
    • B. 对自然的向往与思考
    • C.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表达对家乡的思念;而白居易则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衰老的感慨,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传》

相关查询

夏日寄清溪道者 寄明月山僧 移居 谢人墨 风琴引 寄洛下王彝训先辈二首 其二 谢橘洲人寄橘 浮云行 宜春江上寄仰山长老二首 杂曲歌辞 升天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亅字旁的字 信笔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罪恶滔天 理讼 父字头的字 女字旁的字 包含抛的成语 酌夺 招降纳顺 征赋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负才任气 对床风雨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身字旁的字 片字旁的字 玉尺量才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