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冬夜闻虫》

时间: 2025-04-27 15:47:12

诗句

虫声冬思苦于秋,不解愁人闻亦愁。

我是老翁听不畏,少年莫听白君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47:12

原文展示:

冬夜闻虫
白居易 〔唐代〕

虫声冬思苦于秋,不解愁人闻亦愁。我是老翁听不畏,少年莫听白君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听到冬夜虫鸣的感受。虫鸣声在冬天中让人思念秋天的苦楚,虫子不明白愁苦的人听到它的声音也会感到忧愁。作为年长者的我听了不觉得畏惧,但年轻人听了却会感到更多的烦恼。


注释:

  • 虫声:指冬夜时虫子的鸣叫声,通常在寒冷的季节显得格外突兀。
  • 冬思:指在冬天的思念和情感,强调季节的变化带来的情绪。
  • 苦于秋:指对秋天的苦闷与思念,通常与丰收和离别相关。
  • 愁人:指那些内心忧愁的人。
  • 老翁:即年长的人,表现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 少年:年轻人,容易受情感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其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尤其擅长描写社会生活和人情世态。他的诗歌通俗易懂,常表达对社会不公的关切和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思考的时期。冬夜的虫鸣声引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冬夜闻虫》通过冬天的虫鸣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虫鸣在寒冷的季节中显得格外孤独,带有一种凄凉的美感。诗中提到的“虫声冬思苦于秋”,不仅仅是对秋天的怀念,更是对逝去时光的反思与惆怅。虫子在冬天仍然鸣叫,似乎在告诉人们,生命依然在延续,但这种延续却是带着一种无法言说的苦楚。

诗人以老翁的身份,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淡然与从容,尽管他听到虫鸣并不感到畏惧,但他又用对比手法,暗示年轻人对生活的敏感与脆弱。整体上,诗歌通过对自然声音的描写,折射出人们对生活的不同理解与感受,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虫声冬思苦于秋:虫鸣声在冬季引发了对秋天的深思和苦闷。
  2. 不解愁人闻亦愁:虫子并不明白人类的愁苦,然而人听到它的声音却也会感到忧愁。
  3. 我是老翁听不畏:作为老人,我听到虫鸣反而不感到恐惧。
  4. 少年莫听白君头:年轻人听了虫鸣,反而会增加烦恼和忧愁。

修辞手法

  • 对比:老翁与少年之间的情感反应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年龄和经历的不同影响。
  • 拟人:虫子被赋予了情感,暗示其与人类情感的联系。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时间、生命和情感的流逝,表达了对年轻人敏感情感的理解与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虫声:象征生命的延续与孤独的存在。
  • 冬夜:暗示寒冷与寂寞,生命的脆弱。
  • :象征丰收与思念,与冬相比,代表着美好的过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黄庭坚

  2. 诗中提到的“虫声”象征什么? A) 快乐
    B) 孤独与思考
    C) 丰收
    D) 年轻

  3. 诗人对待虫鸣的态度是: A) 畏惧
    B) 无所谓
    C) 忧愁
    D) 恶心

答案

  1. C) 白居易
  2. B) 孤独与思考
  3. B) 无所谓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夜泊牛津》 - 张继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以夜晚为背景,表达乡愁与思念,但更加强调个人情感。
  • 《夜泊牛津》:通过夜间的景象反映诗人的孤独感,与《冬夜闻虫》的孤独意象相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相关查询

经李处士杜城别业 龙尾驿妇人图 晚坐寄友人 送陈嘏之侯官兼简李常侍 李先生别墅望僧舍宝刹,因作双韵声 过西堡塞北 达摩支曲 杂歌谣辞。苏小小歌 蒋侯神歌 咏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谢家活计 恍荡 包含触的词语有哪些 赤心报国 出入相友 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鬯字旁的字 呼牛也可,呼马也可 耳刀旁的字 御世 鹿字旁的字 落花媒人 飞舞 游狎 户字头的字 耒字旁的字 一口同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