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03: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03:08
山中春思
独孤及〔唐代〕
獭祭川水大,人家春日长。
独谣昼不暮,搔首惭年芳。
靡草知节换,含葩向新阳。
不嫌三径深,为我生池塘。
亭午井灶闲,雀声响空仓。
花落没屐齿,风动群木香。
归路云水外,天涯杳茫茫。
独卷万里心,深入山鸟行。
芳景勿相迫,春愁未遽忘。
在春天的山中,河水奔腾,村庄中的人们享受着悠长的春日。我独自唱着歌,白昼似乎永不消逝,心中却因年华易逝而感到羞愧。柔软的草地知道时节的变化,花朵向着新阳光绽放。尽管小径蜿蜒深邃,却在我心中滋生了池塘。正午时分,井边和灶边显得闲适,鸟鸣声在空旷的仓库中回荡。花瓣悄然落下,踩上去无声无息,春风轻拂,带来阵阵花香。归家的路在云水之外,天边显得渺茫无际。我独自卷起万里心绪,深入山中鸟鸣的世界。美好的春景不可急于追求,心中的春愁依然未能忘却。
作者介绍:独孤及,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日,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感受及对生活的思考。背景可能是作者在山中隐居,享受自然的宁静,同时又感受到岁月流逝带来的忧愁。
《山中春思》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日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感慨。开篇以“獭祭川水大”引入,既描绘了春水的奔涌,也暗示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诗人独自吟唱,显示出一种孤独的情怀,而“惭年芳”则表明对青春流逝的惋惜。接下来的几句,通过“靡草知节换”和“含葩向新阳”,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时光的流转,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感悟。
“亭午井灶闲,雀声响空仓”描绘了闲适的生活场景,传达出一份宁静与安详。随着“花落没屐齿”,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短暂与无常,进一步加深了内心的忧愁。最后两句“归路云水外,天涯杳茫茫”则表达出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细致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索,情感真挚而深刻,给人以深远的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忧愁,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深刻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独孤及的作品主要描绘了什么主题?
“靡草知节换”中的“靡草”指的是什么?
整首诗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