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4:50
和李尚书画射虎图歌
独孤及 〔唐代〕
饥虎呀呀立当路,万夫震恐百兽怒。
彤弓金镞当者谁,鸣鞭飞控流星驰。
居然画中见真态,若务除恶不顾私。
时和年丰五兵已,白额未诛壮士耻。
分铢远迩悬彀中,不中不发思全功。
舍矢如破石可裂,应弦尽敌山为空。
杀气满堂观者骇,飒若崖谷生长风。
精微入神在毫末,作缋造物可同功。
方叔秉钺受命新,丹青起予气益振,
底绥静难巧可拟,嗟叹不足声成文。
他时代天育万物,亦以此道安斯民。
饥饿的老虎在路上咆哮,万众恐惧,百兽愤怒。
谁能用那彤色的弓和金色的箭射中它?鸣鞭声中,飞驰如流星般的箭矢。
果然在画中看到了真实的形态,如果为了消除恶害而不顾个人私利。
如今丰年五兵已备,但白额虎未曾被杀,壮士对此感到羞耻。
分开铢两远近,悬挂在弓弦上的箭矢,不射不中,心中渴望全功。
舍弃箭矢如同破石可裂,应声尽敌,仿佛山体为空。
观众满堂都被杀气所震慑,仿佛崖谷中生起的狂风。
微妙之处入神在毫末,绘制的技艺能与自然同功。
方叔秉持刀剑受命新,丹青之作使我气息更加振奋,
但安定与巧妙难以相拟,叹息声不足以成文。
他时代天育万物,也以此道安抚百姓。
作者介绍:独孤及,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豪放著称,常涉及战争、英雄等主题。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强盛之时,诗人通过描绘射虎图,表达对国家安全和个人英勇的关注。
《和李尚书画射虎图歌》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射虎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英勇壮士的赞美与对恶势力的抗击。诗中饥虎的形象象征着社会中的恶势力,它的咆哮引发了万众的恐惧,同时也激发了壮士的斗志。诗人通过“彤弓金镞”来强调战斗的工具与勇气,展现了勇士们的决心与不屈不挠的精神。年丰五兵已备而“白额未诛”的对比,传达了诗人对未能铲除恶势力的遗憾与不满,体现了对社会安定的渴望。
在描写中,诗人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和拟人,使得画面生动鲜明,情感真挚。在这幅图景中,观众的紧张感与杀气弥漫,体现了社会动荡与个人责任感的深刻思考。最后,诗人对艺术的赞美,强调了绘画与现实之间的共鸣,表达了对治国理政的期望与对民生的关怀,使得整首诗在激昂中带有理性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围绕勇士的使命感与对社会安定的渴望,表达了对恶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及对国家安宁的渴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饥虎”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和平
b) 恶势力
c) 友谊
“彤弓金镞”表示什么?
a) 失败
b) 勇气和力量
c) 逃避
诗人对未能铲除恶势力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感到骄傲
b) 感到羞耻
c) 无所谓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