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三月十四日送焘东下至龙爪滩过虞开国坟庵见》

时间: 2025-05-02 18:41:20

诗句

周天日月何曾住,大地山河祗自磨。

不死者存人独耳,舍令斧亦烂如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41:20

原文展示:

三月十四日送焘东下至龙爪滩过虞开国坟庵见
周天日月何曾住,大地山河祗自磨。
不死者存人独耳,舍令斧亦烂如柯。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三月十四日,我送别焘东去龙爪滩,经过虞开国的坟茔和庵堂。
天地间的日月何曾停留过,大地与山河只是经过岁月的磨砺。
不死的存在只剩下我一人,任凭斧头也能腐烂如树枝一般。


注释:

字词注释:

  1. :人名,可能是诗中的朋友或同伴。
  2. 龙爪滩:地名,诗人送别的地方。
  3. 虞开国:指历史人物虞允文,开国之祖,具有历史意义的坟茔。
  4. 舍令斧:意指砍伐的工具,这里形容时间的流逝与腐朽。

典故解析:

  • 日月无停:反映了时间的无情与流逝,暗示人生短暂。
  • 不死者存:可能暗指诗人对生死的思考,或是对友人的希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宋代诗人,生平较为低调,其作品多以抒怀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常反映人生哲理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送友之际,诗人借送别之情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暗示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死亡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背景,透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时间的深刻思考。首句“周天日月何曾住”,以宇宙的永恒与不变引入,形成一种对比,衬托出人世间的短暂与脆弱。接下来的“大地山河祗自磨”,则是对自然界不息的演变过程的描述,暗示时间无情,万物皆在变化之中。

诗中的“不死者存人独耳”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孤独感与无奈,仿佛在说,虽然时间在流逝,但他仍然孤独地面对生命的终点。最后一句“舍令斧亦烂如柯”则更进一步强调了腐朽与死亡的主题,象征着即便是坚硬的工具也终究会被时间所吞噬。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与思考,也引发读者对于时间、生命与孤独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周天日月何曾住:强调时间的流逝,日月如梭,无人能阻挡。
  2. 大地山河祗自磨:大地与山河在时间的侵蚀中不断变化,体现出自然的无情。
  3. 不死者存人独耳:暗示生命的孤独感,只有自己在这无尽的时间中生存。
  4. 舍令斧亦烂如柯:形象地描绘出即使是坚硬的物体也会随时间腐朽,象征生命的脆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舍令斧亦烂如柯”,通过腐烂的树枝比喻人的生命脆弱。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相对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为引子,探讨生命的短暂、时间的无情与自然的永恒,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孤独感的深刻理解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永恒。
  • 大地山河:代表自然的变化与时间的磨砺。
  • 斧头:象征着人类的力量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龙爪滩”是什么?

    • A. 诗人的故乡
    • B. 地名
    • C. 友人的名字
  2. 诗中的“不死者”指的是?

    • A. 诗人的朋友
    • B. 诗人自己
    • C. 自然
  3. “舍令斧亦烂如柯”表达了什么意境?

    • A. 生命的坚硬
    • B. 生命的脆弱
    • C. 时间的永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探讨了人生的困境与自然的变化,情感上更为沉重。
  • 李白的《将进酒》则强调了享受人生的短暂,而洪咨夔更注重对生命流逝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与写作技巧》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自武林至丁郭舟中杂兴八首 其四 自武林至丁郭舟中杂兴八首 其三 自武林至丁郭舟中杂兴八首 其二 自武林至丁郭舟中杂兴八首 其一 舟中遇雨分韵得舟字 自武林至丁郭舟中杂兴(四首) 遣闷 自君之出矣(四首) 白杨河 春水绿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旱灾 方滋未艾 流芳遗臭 至字旁的字 椎轮大辂 燕然 刊大 牛字旁的字 齐字旁的字 立刀旁的字 包含涌的成语 地崩山摧 轻薄无行 小字头的字 夕阳亭 白袷蓝衫 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