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0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06:48
挽李贯之郎中二首
作者:洪咨夔
天定何能待,西风杳去槎。
斯人嗟已矣,吾道信非耶。
石泐名犹在,江空恨更赊。
濂溪应配食,杯水荐寒花。
天命怎么能等候?西风已经遥远地吹走了船只。
那个人已经离去,我不禁叹息,难道我所信仰的道路真的不对吗?
石头的名字依然存在,可江水却空留恨意更深。
濂溪应该与食物相配,手中的水杯只是在寒花前奉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洪咨夔(约1040-1098),字子时,号云亭,南宋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常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贯之去世之际,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哀悼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李贯之的逝去让洪咨夔感到深切的痛惜,诗中充满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生命脆弱的思考。
洪咨夔的《挽李贯之郎中二首》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挽歌,借助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深刻表达了对已故朋友的怀念与哀伤。首联以“天定何能待”开篇,表现出对命运无常的感慨,西风的凛冽暗示着离别的悲伤。次联“斯人嗟已矣”,直白而深情,表现出对朋友的惋惜,同时流露出对自己信仰的疑问,显得更加深沉。
中间两联通过对“石泐名犹在”和“江空恨更赊”的描写,表现出对逝者的怀念与对生命的思考。虽然李贯之的名字依旧存在于世,但他已不在人间,留下的是更深的遗憾。最后一句“濂溪应配食,杯水荐寒花”,通过清冷的意象,表达出对逝者的怀念与敬意,杯水象征着微薄的悼念,寒花则代表着凋零的生命之美。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洪咨夔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深刻反思,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李贯之的悼念,展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抒发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对人生哲理的追问。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天定何能待”中的“天定”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现象
B. 命运
C. 朋友的离去
“西风杳去槎”中的“杳”意为?
A. 清晰
B. 远
C. 近
诗中提到的“濂溪”指的是谁?
A. 李贯之
B. 王阳明
C. 洪咨夔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